“單打獨斗、故步自封已經不能適應經濟新常態下的生產、流通和消費關系,智慧物流需要平臺模式的支撐。”
石家莊網絡優化消息10月19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九屆中國城市物流發展大會暨首屆共同配送大會上,菜鳥網絡首席戰略官陳威如在演講中表示,以菜鳥為代表的平臺搭建智慧物流生態圈,正在讓**24小時、全球72小時送達成為可能。
中國物流業高速發展,目前不僅是**大公路運輸市場,快遞業也連續三年世界**。僅去年天貓雙11當天,6.57億物流訂單就創下世界紀錄,今年也將再創新高。不過,新階段下,物流業出現新的供需矛盾:需求個性化、多樣化、碎片化帶來巨大壓力,人口紅利消失、外部競爭加劇的同時,供給側資源瓶頸凸顯,面臨邊際效應遞減問題。
新的矛盾需要有效的解決方式。陳威如表示,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的發展,使得物流生態圈構建成為可能,在此基礎之上,平臺經濟提供了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如果能把供需雙方連接,不是中間獲得利益,而是幫助雙方得到更多的價值,并且從中雙贏創造價值,這是平臺經濟的本質。”陳威如說。
以傳統物流為例,雖然迅速發展,但面臨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組織效率低、資源重復投入、研發力量薄弱等痛點。
石家莊網站建設消息在陳威如看來,平臺能夠促進供需適配、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運行效率,解決傳統物流的小、散、亂問題。
“所以菜鳥不希望做成另外一個快遞公司,而是做更難的事情、沒有人做的事情,如何利用新的技術來賦能生態圈,實現**24小時、全球72小時送達。”陳威如說,作為智慧物流平臺,菜鳥電子面單、物流云已成為行業基礎設施,數據與技術使得大規模**協同成為可能。
成立四年來,菜鳥已推動**進入當日達/次日達時代。通過在關鍵節點建倉,幫助商家智能分倉、就近發貨,目前,菜鳥在**1000多個區縣實現了當日達和次日達;**的智慧供應鏈服務讓商家線上線下一盤貨,在更少庫存的情況下實現更多銷售,送得更快。
在陳威如看來,東部快不叫快,西部快、全球快才叫快,智慧物流平臺是要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的物流服務。目前,菜鳥通過將物流網絡向中西部延伸,已觸達3萬個村莊,打通了下行和上行的通路;菜鳥驛站**100米智能代收共享末端遍布**,方便用戶快遞收取;跨境無憂物流已在俄羅斯等部分**實現72小時內送達。
以世界**的快遞站點為例,珠峰菜鳥驛站改變了當地沒有專業快遞線路的歷史,以前十天半個月都到不了的包裹,目前三五天就能送達珠峰。“智慧物流生態圈的平臺希望能扮演物流根的角色,像土壤一樣為物流業提供養分;也希望能夠成為物流行業的心臟,為整個有機體創造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