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消費者經常在京東買東西,看到京東自營的標識會放心不少,潛意識會認為比第三方商家更加靠譜。但京東全球購卻因多起售假案而備受爭議。 范先生在京東商城購買了京東自營商品,發生糾紛后想當然地把北京京東叁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
現如今,消費者經常在京東買東西,看到“京東自營”的標識會放心不少,潛意識會認為比第三方商家更加靠譜。但京東全球購卻因多起售假案而備受爭議。
范先生在京東商城購買了京東自營商品,發生糾紛后想當然地把北京京東叁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電子商務公司)訴至法院,卻在訴訟中才得知銷售商并非京東電子商務公司,被法院裁定駁回起訴。
朝陽法院審理認為“京東自營”已對消費者構成誤導、侵犯消費者知情權,遂發出司法建議函,要求京東改進。
針對法院的司法建議,日前,京東電子商務公司復函法院,表示京東商城將完善“自營”產品信息披露;加大事前篩查力度和范圍,做好不規范廣宣行為的事先防控;加強網絡平臺管理意識,加大商家管控力度,完善網絡交易環境。
京東電子商務公司表示,將于售前,在網站頁面內增加對自營產品銷售主體的解釋和查詢渠道,確保消費者及時、有效了解自營產品的銷售主體;在售中,將通過技術手段在消費者確認購買后、實際付款前使其明確知悉產品銷售主體;在售后,將繼續以發票形式向消費者公示銷售者信息。
同時,該公司表示將加大技術投入,盡可能將事前審查覆蓋至所有商品,提升系統性能,從當前的文字篩查擴展至文字和圖片的雙重篩查,加大對商家及采銷人員的培訓,增強其規范宣傳的意識和能力,減少不規范廣宣行為的發生。
此外,還將通過技術手段優化商家管理系統,嚴查商家資質文件,提升商家品質。借助自身平臺和媒體的力量公示商家違法行為,通過社會力量加大對商家的監督,增加違法成本,減少商家違法的機會。
近日,接到多起消費者投訴稱,不單單在“京東自營”平臺上售假,“京東全球購”平臺亦涉嫌售假,消費者與平臺商家和京東客服多次交涉后,相互推諉,至今沒有得到滿意答復。
隨著的深入調查,發現“京東全球購”平臺監管存在諸多漏洞,售假現象屢見不鮮,一些非法代理入駐、平臺規避風險等內幕漸漸浮出水面。
消費者質疑“京東全球購”售假
消費者宋文麗稱,在“京東全球購”上買進口防曬產品遭遇“假貨”,事后多次與平臺商家和京東客服交涉,雙方相互推諉,至今也沒有得到滿意答復。
宋文麗接受采訪時說,她在北京朝陽區國貿一家企業工作,此前曾經通過日本進口的安耐曬小金瓶防曬產品,感覺效果很好。6月6日她在“京東全球購”一家名叫“菲卡國際全球購專營店”上花178元買了一瓶日本原裝進口的安耐曬小金瓶防曬產品。
“6月11日收到貨,12號開始按說明使用。用過幾次后發生過敏現象。”宋文麗說,“我之前用過相同產品,沒有發生此現象,況且這家店1000多條評價、好評度在97%,也沒有懷疑是假貨。”
于是她和賣家售后取得聯系,說明自己的過敏現象后,賣家說可能是皮膚的原因,讓停兩天再繼續使用。
遵照售后的說法,停了兩天后,宋文麗繼續使用發現還有過敏癥狀,尤其是曬太陽的情況下,感覺皮膚發紅,也很瘙癢。“這時,我自己感覺是不是產品有問題,就到北京的屈臣氏專柜花280元買了同一款產品,用了一點問題也沒有。”宋文麗說,此后,她給安耐曬官方客服打電話。客服人員表示,她在“京東全球購”商家購買的產品渠道不是安耐曬官方授權渠道,不保證產品是安耐曬的產品。而且,客服人員說安耐曬產品使用的是全球統一配方,也就是說,產品含有成分是一樣的。
為了確認究竟是皮膚的問題還是產品的問題,繼續使用了“京東全球購”上買到的產品,結果過敏反應很突出。不得已宋文麗在6月15日和單位請假去醫院皮膚科診斷,醫生說是過敏性皮炎,開了口服的藥并叮囑不要再用這款產品了。
因此,宋文麗多次與賣家交涉,并和賣家產生分歧。“我質疑他們的產品是假貨,他們堅持說是真的。然后我就向京東售后走申訴流程。京東客服問明情況并讓賣家出示了所謂真貨的證明材料。但是安耐曬官方對京東出示的證明材料并不認可。前后溝通了幾次后,京東說賣家的手續符合京東的標準,并不承認我買到的東西是假的,哪怕我使用出現了嚴重過敏反應。”宋文麗說。
采訪中,宋文麗說,“這期間我反復與賣家、京東客服、安耐曬官方客服溝通,從始至終京東和全球購的商家都不承認東西是假的,**只說是給退換貨,但這已經影響我的生活和工作。”
于是,宋文麗在6月下旬開始找第三方檢測機構,來檢測自己在專柜和“京東全球購”上購買的兩款產品的成分是否有差異。
7月10日,宋文麗拿到委托第三方做的產品檢測報告,其兩個產品的數據比對,相差較大。
拿到上述兩份北京中科光析化工科技研究所的《檢測報告》顯示,兩種產品檢測成分差距很大,業內人士分析說,這兩款送檢產品明顯不是同一產品。
宋文麗說,“此后,京東客服也有給我打過電話,但是他們提出的方案,我明確表示不接受。因為,已經對我的生活和工作產生很嚴重的影響,并且,作為消費者,我沒有看到賣家提供足以證明產品是真貨的資料,我曾多次向賣家索要商品授權書,至今沒有得到 。”
“雖然是一款防曬產品,不足以說明‘京東全球購’上的假貨泛濫,我一直要求京東提供賣家入駐平臺的審核資料和產品的檢驗報告,但京東售后始終以上述材料不能提供給個人為由拒絕我的請求,我懷疑京東在袒護商家。”宋文麗說,因此我才花了比購買的產品多了百倍的鑒定費用對上述產品做了鑒定。
“我沒有別的目的,只是覺得京東作為國內知名的網購平臺,這樣不負責任地對待消費者,越來越多的假貨會坑害更多的消費者,我決定站出來,一探究竟。”宋文麗說。
“京東全球購”售假不是個案
查閱“京東全球購”平臺顯示,“京東全球購”平臺由真正的海外商家發貨,從貨源開始全程監管,所有商家均是海外商家。事實真是如此嗎?
就在今年4月,網友“任意非”通過京東的全球購服務購買了幾罐香港某知名品牌的嬰兒奶粉,但僅僅過了兩個小時,他追蹤物流信息發現奶粉已經到達了深圳羅湖區蓮塘的某個快遞網點。
這引起了他深深的疑問:“不是發到深圳的分撥中心或者中轉中心,直接就從香港發到了深圳的一個網點,而且,從香港到深圳2小時是完成不了收件、裝車、運輸的。”
拿到的物流跟蹤記錄也證實,2017-04-05 15:54:22,香港新界的tony收件;兩小時后的2017-04-05 18:49:24,快件便已到達深圳蓮塘。
發現不對勁的網友“任意非”開始了漫長的維權之路。他先是聯系上該快遞網點的負責人周某軍,后者直言不諱地表示“可以作假”、“深圳收貨顯示香港收件”。
一位要求匿名的消費者向
石家莊網絡優化表示,前不久,在“京東全球購”買了瓶香水。下訂單以后兩天就發貨了,心想效率挺高。定睛一看:西單公司收件,國內收件。說好的全球購變成了西單購。全球購的意思是在國外網站下單郵回國內以避開高額的關稅,因此購買該貨物沒有國內的增值稅發票,可能會有國外的發票或者購物清單。但是在“京東全球購”買東西竟然不是在免稅區或者國外發貨,根據客服的說法是從香港采購到北京大倉庫,然后北京倉庫發貨。“我詢問他北京發貨的話說明你們公司有完整的清關手續,這批貨物是合法進口的,既合法進口必然交了關稅(根據相關法律:進口*惠國關稅10%,進口普通國關稅150%,增值稅17%),要進口這批香水必須**繳納27%的稅費才能在國內銷售,這還算什么全球購?我問他,你是從海關入關的正規銷售的**,你已經繳納了稅費,為什么不給我開具增值稅發票,對方沒有合適理由,拒絕開具增值稅發票,只是說經理和老板說的不給開。如果是走私商品,有理由不開具發票給我。”該消費者說。
上述消費者表示,按照客服的說法,該貨物已經合法繳納關稅清關,那么這就不是全球購商品,不是免稅的全球購商品卻謊稱是全球購商品專賣店售賣商品,這是欺詐,已經觸犯《消法》,這個店鋪必須被關停;如果是走私商品在國內售賣,就不會給開發票,可能是**,但是已經觸犯了《刑法》;如果不是正常清關,也不是走私,那極有可能是國內的假貨。
近年來,海淘、代購的盛行,也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今年5月,“梨視頻”曝光一條“海淘假貨秒變**”的視頻曾經刷爆網絡,一度引發輿論熱議。
該視頻生動揭示出,不少快遞公司網點、代收點公然提供所謂“異地上線”服務,專門建設虛假海外物流查詢網站,幫助國內廠商虛構香港、美國等地發貨信息,掩蓋真實發貨地點。
據《**財經日報》今年6月報道,更為嚴重的是,“海淘造假”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灰色產業鏈,涉及到地下工廠生產、電商平臺銷售,以及各類黃牛、不法分子充當中介攬收發運。
去年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草案)》首次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明確提出禁止實施刷單、刪差評等發布不實信用評價信息的行為,違者**可罰款50萬元。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互聯網法律業務部主任李亞也在接受
石家莊網站建設采訪時表示,類似偽造發貨地址等新型造假行為,也應盡快納入法律法規的管控范圍,不讓不法分子有任何可乘之機,從而真正保護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注意到,6月18日,“京東全球購”**包大量造假的新聞刷爆朋友圈。據北京時間“暴風眼”爆料,廣州警方查獲一處假冒**銷售窩點。
據嫌疑人介紹,部分貨物通過“京東全球購”平臺銷售,后經查處,“京東全球購”銷量**的十款coach包,竟無一幸免全是假貨。
比專賣店便宜,和海淘價格差不多。保證全球**又是廣州“保稅區”發貨。“京東全球購”的承諾,讓一大波用戶心動,紛紛掏錢購買。可誰知,全球購竟然也有假貨。
此前,京東聲明,為保證全球購的**,將嚴格按照 “360度質量保障體系”的要求,從采銷、質控、倉儲、配送、售后、技術六大環節進行全流程把控。
據知情人透露,有些不良商家在全球購上銷售假貨,需要搞定三個重要環節,即假貨貨源、物流信息以及找代理入駐平臺。
知情人揭“京東全球購”售假內幕
記調查發現,“京東全球購”售假已經屢見不鮮,京東在商家入駐、運營、售后、監管等全流程環節存在諸多漏洞。
以夏日爆款防曬產品“安耐曬”為例,聯系到一家售賣假安耐曬的商家。對于制假售假,其并不避諱。其微信“A某某化妝品”的朋友圈里,每天都在更新大量假冒日韓化妝品的出售信息。他自稱在廣州市某化妝品批發市場做生意十幾年,仿制一款化妝品對他而言,并不是難事。只要客戶提供樣品,他們就可以按照客戶的要求在10天內完成開模、生產和交貨。他告訴石家莊網絡優化,假化妝品也分幾個等級,**等級的行業內稱為“1∶1”,就是在外包裝、內液形態上,與**幾乎沒有差別,并且可以與真品一樣做到不溶于水。只是在配方和成分上,與真貨有所不同。根據首次起訂量的不同,以及客戶對化妝品品質要求的不同,價格從30-80元不等。
知情人士告訴,近幾年,隨著全球購、海外代購的興起,讓很多“第三方倉儲物流公司”快速成長。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第三方倉儲物流公司不僅對客戶存放、代發的貨物是否真的是從正規的海外渠道而來的問題不聞不問,更有甚者還助紂為虐,起到了幫兇的作用。
輾轉聯系到了一位從事該業務的張某,他告訴,消費者在平臺上購買的產品,物流信息顯示,大多為香港發貨。而有些賣家,并不是真正的海外發貨,而是將商品直接存放在張某在境內的物流中心,由張某的物流中心代發貨。而張某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發貨單和物流信息,“但每單要收取客戶10-15元”。這樣消費者在購物平臺上看到的物流信息就是香港發貨,**送到消費者手中。
有了貨源,有了海外發貨的物流信息,不良商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需要打通,那就是入駐“京東全球購”平臺。這也是整個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那么,如何獲得一個全球購商戶的店鋪呢?
按照京東的官方要求,“京東全球購”開店需要公司提供的材料有:公司營業執照(電子版掃描件一份)、公司銀行開戶證明(電子版掃描件一份)、品牌授權(電子版掃描件)、進貨憑證(電子版掃描件一份)、法人身份證信息(電子版掃描件一份)、“京東全球購”業務首次結算賬戶信息說明等資料。
經過調查發現,通過代理中介公司,可以代為準備境外公司資質、品牌授權、采購清單等所有資質證明。注冊人只需要一個身份證就能辦完所有手續。直至京東店鋪審核通過,公司正常運營,代理公司的收費也只有兩萬元。
由此可見,“京東全球購”商戶審核資質存在極大漏洞,售假者首先可以通過身份證,獲得一個“京東全球購”店鋪,而后聯系假貨供應商,將假貨發往物流中心進行儲備。當有消費者下單購買產品后,店主將訂單信息發給物流中心,由物流中心進行代發貨,這樣消費者就能通過京東APP查到貨物已經從香港發出,直至收到貨物,完成訂單。這樣,通過全球購黑色的產業鏈,一筆完整的訂單交易就完成了。
據了解,為了遏制售假,京東官方曾經制定了一系列懲罰措施,其中一條顯示,京東與賣家簽訂合同約定,對涉假違規采取*嚴厲的處罰措施。根據**修訂的《京東開放平臺賣家積分管理規則》,“出售假冒商品的賣家須支付違約金100萬或按照該店鋪全部累計銷售額的10倍違約金進行處理。”賣家一旦在京東平臺上售假,將背負更大的違規成本。
“賣一件假貨,就讓售假者徹底倒閉。”對假貨深惡痛絕的劉強東此前亦表示。
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京東錄得2601.858億元收入,約合374.745億美元,較2015年1812.870億元有43.5%的增幅,其中在線和平臺服務收入增幅分別為42%和66%。
事實上,中國電商售假早已經不是秘密,為此,**品行業長期以來一直拒絕和中國電商平臺合作,這亦增加了一些銷售**品的外貿公司進駐電商平臺的機會。上述警方查處的售假窩點均是打著“京東全球購”的旗號,利用造假“保稅區”快遞單號進行售假操作。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法工委主任姚克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經銷商是否要將授權書在銷售平臺進行公開展示,法律及行政法規并未作強制性規定,這主要依據銷售者同權利人在授權協議中的約定。
不過,姚克楓表示,我國新消法第8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授權書并不是商業秘密,在消費者提出查看要求時,應當予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