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郵政局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快遞行業運行情況。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我國常態化進入單日快遞億件時代,從2012年的56.9億件,到2016年的312.8億件,而今年上半年就完成173.2億件。5年來,快遞業務量逐年增長,市場規模自2014年開始穩居世界第一。 同
近日,**郵政局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快遞行業運行情況。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我國常態化進入單日快遞億件時代,從2012年的56.9億件,到2016年的312.8億件,而今年上半年就完成173.2億件。5年來,快遞業務量逐年增長,市場規模自2014年開始穩居世界**。
同時,中國快遞行業服務鏈在逐漸延長。業內典型的“入廠物流”“區域性供應鏈”等服務模式開始普及推廣,郵政業與現代制造業協同合作深化。同時,快遞企業加快發展快運、冷鏈等物流服務,服務品類向生鮮農產品、易腐食品和醫藥等高端品易逝品擴展,通過滲透上下游生產流通環節,為整個產業鏈降成本增效益作出積極貢獻。
廣州快遞量居**首位
據**郵政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73.2億件,同比增長30.7%。
石家莊網絡優化獲悉從2012年以來,5年間快遞數量持續高速增長,從2012年的56.9億件,增長到2013年的91.9億件,再到2014年的139.6億件,2015年的206.7億件,2016年的312.8億件。
5年來,快遞業務量逐年增長,市場規模自2014年開始穩居世界**。通報還顯示,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我國常態化進入單日快遞億件時代。
快遞收入也持續增長。2017年上半年,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181.2億元,同比增長27.2%。2016年我國快遞收入3974億元,根據今年上半年的業務收入,2017年全年收入有望突破4000億元。
在區域發展上,同城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40.4億件,同比增長24.2%;業務收入累計完成312.8億元,同比增長28.2%。廣東、浙江、江蘇等收寄主力省份增速符合預期,其中廣州市快遞業務量居**首位。
申訴率實現歷史新低
據**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司長馮力虎介紹,在快遞業務量持續高速增長的背景下,我國快遞服務時限水平基本保持平穩上升趨勢,全程時限處于58—60小時,72小時準時率從2012年72.4%提升到2016年75.53%;距離在1000公里以下的快件中,有84.62%能夠在48小時內送達。以“雙11”為例,簽收一億個包裹的時間,就從2013年的9天,縮短至2016年的3.5天。
快遞申訴率達到歷史新低。上半年**快遞服務有效申訴率為百萬分之6.6,同比減少3.9個點。消費者對申訴處理滿意率繼續穩步提升。上半年消費者對郵政管理部門申訴處理滿意率98.2%,同比提升0.7個百分點;消費者對郵政企業申訴處理結果的滿意率為97.4%,同比提升1.2個百分點;對快遞企業申訴處理結果的滿意率為96.6%,同比提升0.7個百分點。
今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快遞條例》(草案),并再度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此次《快遞條例》草案會更加重視對快遞企業的管理,規范快遞市場經營秩序。當前,快遞行業在整個服務價值的創造上主要是倉配環節創造價值,服務鏈很短。
國內**機器人倉庫在惠陽啟用
揀貨速度提升三倍以上
快遞業的高速發展,其背后離不開智能設備的使用,使快遞行業效率大大提升。
石家莊網站建設消息截至目前,由菜鳥網絡打造的中國**機器人倉庫,日前在廣東惠陽正式投入使用。與以往的智慧倉庫只有幾十臺搬運機器人相比,這一倉庫內有上百臺機器人,它們既協同合作又獨立運行。
“幾十臺和上百臺機器人在一起運轉的難度完全不一樣。”菜鳥網絡高級算法專家胡浩源介紹說,目前國內智能倉內搬運機器人大多只有十幾二十臺,如果增加更多的機器人,意味著分配任務難度將增加,既要合理將任務分配給對應的機器人,又要防止機器人之間發生碰撞造成區域擁堵、死鎖等。
菜鳥網絡智慧倉內的AGV搬運機器人與掃地機器人外形相似,現場有超過百臺這樣的機器人,協同執行揀貨任務。由于機器人可以相互識別,并根據任務的優先級設定進行轉動,現場井然有序。
隨著我國從今年二季度起,已常態化進入單日快遞“億件時代”,快遞企業的揀貨壓力持續增大。通過與機器人合作,一個揀貨員一小時的揀貨數量比傳統揀貨員多了三倍以上。傳統倉庫內,消費者下單后,揀貨員需要跑步到貨架跟前,將貨物揀出。一個訂單往往有幾件、幾十件貨物,揀貨員需要在倉庫內多次跑動。
據菜鳥網絡物流專家游育泉箱石家莊網站建設介紹,以后會在**多個倉庫復制這種模式,那時**的物流速度都能得到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