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1日凌晨開始,中國市值最大的快遞物流企業順豐和最大的物流及供應鏈平臺菜鳥之間短兵相接交戰,并波及國內諸多企業。角逐背后,不僅僅是兩個巨頭的數據之爭,更是一場話語權之爭、利益之爭、壟斷和反壟斷之爭。 6月5日清晨,順豐控股發布公告表示,在國
從6月1日凌晨開始,中國市值**的快遞物流企業順豐和**的物流及供應鏈平臺菜鳥之間短兵相接“交戰”,并波及國內諸多企業。角逐背后,不僅僅是兩個巨頭的數據之爭,更是一場話語權之爭、利益之爭、壟斷和反壟斷之爭。
6月5日清晨,順豐控股發布公告表示,在**郵政局的及時協調下,順豐本著顧全大局、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原則,已與各方達成共識,并同意從6月3日午間起,全面恢復業務合作和數據傳輸,有關事件已得到妥善解決。
從6月1日凌晨開始,中國市值**的快遞物流企業順豐和**的物流及供應鏈平臺菜鳥之間短兵相接“交戰”,并波及國內諸多企業。角逐背后,不僅僅是兩個巨頭的數據之爭,更是一場話語權之爭、利益之爭、壟斷和反壟斷之爭。
誰也沒想到,中國市值**的快遞物流企業順豐控股和**的物流及供應鏈平臺菜鳥網絡,會在六一兒童節互相掐架。
6月1日14點32分,菜鳥網絡發布《關于順豐暫停物流數據接口的聲明》稱,順豐主動關閉了豐巢自提柜和淘寶平臺物流數據信息回傳;4個小時后,順豐回應稱是菜鳥單方面切斷信息接口。
在引起社會熱議的同時,事件持續發酵,在進行了幾回合的激烈交鋒后,**郵政局強勢介入調停,雙方暫息戰火,于6月3日12時起,全面恢復數據傳輸。6月5日,這場快遞行業大戰算是告一段落。
盡管掐架的雙方對于誰率先發難各執一詞,不過,雙方所指矛盾焦點一致,那就是物流數據。
菜鳥網絡稱,此事發生前,為保護消費者隱私、電話信息安全,菜鳥根據安全團隊的建議,對全網物流數據進行信息安全升級,加強對海淘、快遞柜等物流數據的多重交叉驗證,但順豐及豐巢等出于各種原因并不配合。
順豐則稱,菜鳥網絡要求豐巢提供與其無關的客戶隱私數據,此類信息隸屬于客戶,豐巢本著“客戶**”的原則,拒絕這一不合理要求。
此前,在5月22日,由菜鳥網絡主辦的“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馬云在演講中不斷強調,未來的物流公司的成長,要靠數據、技術和人才。馬云還呼吁企業要聯合作戰,才能應對未來每天10億包裹的業務體量,“互相作戰永遠沒有未來”。
“順豐和菜鳥的大數據之爭,看中的是大數據背后的商業價值,因為這是一個金礦。” 快遞物流網首席咨詢顧問徐勇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他告訴記者,菜鳥網絡乃至阿里需要的不是個人用戶信息,而是其他公司的數據,是具體分類信息,這些才具有商業價值。這些龐大的數據,就像一個“檔案館”,而且這個“檔案館”還是可更新的。
“個人用戶信息阿里已經掌握了非常多,但是對企業而言,**商業價值的是友商的用戶信息,順豐掌握的企業信息比整個通達系都要多,這些企業信息不僅掌握了企業用戶的生活習慣跟消費趨勢,還包括這個企業的用戶畫像、用戶分類,甚至是營銷數據,這才是雙方爭奪的焦點。” 徐勇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解釋。
一年前,就有人預言順豐、阿里會有爭端,這個人就是京東董事長劉強東。
劉強東曾在央視的節目中直言,“菜鳥物流就是在為幾家物流公司搭建系統,說得好聽是提升這幾家快遞公司效率;說得難聽點,**你等著瞧,這幾家公司的大部分利潤都是被菜鳥物流給吸走。”
復盤這場物流生態戰爭時,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現象是,這場沖突讓互聯網大佬們紛紛高調站隊,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
首先, 6月2日晚,圓通**個宣布站隊菜鳥。圓通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我們始終視客戶為親。我們愿和菜鳥一起攜手,為商家提供更好的服務!”
幾乎同一時間,劉強東火力支援順豐。6月2日21點25分,劉強東發聲,一方面表示“相信順豐的品質、王衛的為人”,另一方面宣布京東全面接入順豐旗下豐巢自提柜,年內將覆蓋26個城市。
于是,一場別開生面的站隊大戰全面展開。
選擇站隊菜鳥的包括全峰快遞、EMS、蘇寧、國通快遞等。其中,圓通與全峰均系阿里方面投資的快遞公司,蘇寧與菜鳥則屬深度合作伙伴。
站隊順豐一側的巨頭數量同樣不少,包括騰訊云、京東、美團、網易等。例如,美團點評餐飲平臺總裁王慧文和網易創始人丁磊,在表示將與豐巢全面合作的同時,還特別提出認可順豐的企業價值觀。
由于局勢發展超出外界想象,導致**郵政局兩次出手發聲,強勢介入協調。
經過梳理發現,盡管“參戰”各方均把“出兵”理由歸于“數據及用戶信息安全”,但站隊的背后利益交錯復雜。
菜鳥網絡作為阿里巴巴旗下的大數據物流協同平臺,創始股東包括阿里巴巴、銀泰、復星、富春投資和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其中,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天貓出資21.5億,占股43%;銀泰集團投16億,占股32%。
而以“三通一達”為代表的通達系,大部分業務來自于電商,“淘系”更是占了大部分份額。尤其是圓通,在上市的過程中,阿里和云鋒基金通過前期戰略投入和借殼時的參與,分別成為圓通速遞的第二、第三大股東。
不斷強調與豐巢合作的京東一直被外界視為“騰訊系”一員,早在京東海外上市之前,騰訊便已戰略入股京東,同時將旗下B2C平臺QQ網購和C2C平臺拍拍網,以及易訊等電商資源整合到京東。稍晚發聲的美團同樣是騰訊投入較大的一家公司,2015年底,騰訊曾向美團點評注資10億美元。目前,微信二級菜單“錢包”頁面中仍有“美團外賣”的入口。
“所以這次站隊,雙方都不是義氣之舉,面對菜鳥和順豐在電商和物流領域形成的市場壁壘,這是市場的常態性選擇。” 快遞物流網首席咨詢顧問徐勇對
石家莊網絡優化表示。
話語權之爭
“快遞企業要做物流業務,必然要和大零售平臺建立關系;而阿里為了優化自己的物流體驗,必然要和一些物流公司結盟。阿里給物流公司賺錢機會,物流平臺為阿里提供服務。順豐與菜鳥的開撕,說白了就是控制權、話語權之爭,是物流平臺與品牌物流企業的話語權之爭。”產業觀察家于建民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中國超過70%的快遞包裹、數千家國內外物流、倉儲公司以及170萬物流及配送人員都在菜鳥數據平臺上運轉。
此前,順豐已經多次表現出跟菜鳥的距離感。作為中國快遞業的龍頭老大,它還在菜鳥網絡之外組建自己的聯盟來對抗菜鳥。2015年4月,順豐聯手申通、中通和韻達共同投資5億元成立豐巢科技,而這次停止對菜鳥開放物流數據接口的,除了順豐,還有豐巢。
石家莊網站建設消息豐巢2016年開始跟菜鳥合作,內容包括菜鳥提供消費者手機號信息給豐巢,豐巢反饋快遞出入柜信息、豐巢網點推送等相關快遞柜物流信息給菜鳥等。
在2017年合作續約的過程中,菜鳥提出,所有快遞柜信息的觸發必須通過菜鳥裹裹,取件碼信息無條件給到菜鳥,豐巢需要返回所有包裹信息給菜鳥(包括非淘系訂單)。顯然,豐巢難以接受以上合作條款。
“京東和阿里都在從原來的流量競爭轉化為用戶黏度、用戶數據之爭。誰與用戶關系*密切,誰就能夠抓住用戶的潛在需求,這是未來新零售時代的競爭核心。可以說,無論是豐巢非淘系訂單數據,還是云數據,都涉及到順豐的業務機密,一旦交出,意味著順豐的業務數據就被阿里掌控,這是順豐無法接受的,于是有了順豐強勢反擊。”于建民分析。
他認為,平臺與商家一直都是愛恨交加的兩方。一方面,兩者擁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另一方面,兩者又為了不同的話語權爭奪。順豐走了品質路線,擁有一批高端客戶,與依賴于淘寶等電商平臺、價格較低的“四通一達”不同,因此才有了這次平臺VS品牌話語權之爭。
“這次兩個企業關于大數據的爭奪戰給我們帶來很多警示,應該進行立法調研。大型互聯網企業動輒訴諸屏蔽對方的做法,傷害的是誰?當然只能是消費者。首先,裁判員不能去當運動員,相比之下,國外的反壟斷法就做了很好的規范,從法律層面制止了這類不良競爭導致的對普通用戶的利益損害。其次,開放平臺數據共享合規問題在《網絡安全法》之下愈顯重要。網絡運營者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毀損、丟失。” 快遞物流網首席咨詢顧問徐勇接受采訪時說,此次事件**郵政局強力介入,這是一種進步,但菜鳥及順豐雙方都應主動納入法律和有關部門的監管,甚至參與數據安全立法,只有這樣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