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科技領域的創業和創新,似乎總是難以甩掉國外、硅谷等等略顯刻板的字眼。即便在潮流大勢已經發生逆轉的今天,缺乏恰當的展示平臺和路徑依然使得國內眾多優秀的創業企業和技術創新被無情忽視。 在今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的評
談及科技領域的創業和創新,似乎總是難以甩掉“國外”、“硅谷”等等略顯刻板的字眼。即便在潮流大勢已經發生逆轉的今天,缺乏恰當的展示平臺和路徑依然使得國內眾多**的創業企業和技術創新被“無情”忽視。
在今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的評選中,有一項名為“刷臉支付”的技術因其主要代表機構全部來自中國,而備受關注。而實際上,依托于人臉識別的“刷臉支付”相關應用,中國已經遠遠的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拉開了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的距離。
為了進一步剖析刷臉支付的技術細節,了解中國在人臉識別技術上異軍突起背后的故事,我們專訪了螞蟻金服生物識別負責人,全球核身平臺**專家陳繼東。從榜單本身展開來,他比較系統地解讀了“刷臉支付”這項突破性應用技術。
在今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中,刷臉支付上榜,其中阿里巴巴也是代表企業之一,如何看待這一榜單?
更準確的說法是,榜單中提及的企業應該是螞蟻金服。當然,螞蟻金服是阿里巴巴集團的關聯公司。
綜合來看,該十大技術榜單的描述是比較準確的。
石家莊網絡優化獲悉上榜的突破性技術是刷臉支付,而不是人臉識別,其對突破的定義是“給人們帶來高質量的科技解決方案”。所以,它不只在于技術本身,更是在強調應用場景,如何應用技術來改變人們生活。
強調技術的應用也正好是螞蟻金服技術研發的定位。除了技術本身之外,我們更看重技術的應用如何帶給世界平等的金融服務。人臉識別是一個通用的技術,可以應用在金融支付、線下安防、娛樂社交等很多場景。
但在我們看來,人臉識別對于支付等金融服務的場景意義會更大一些,這是因為身份識別和身份驗證是所有金融服務的基礎,而基于人臉識別的在線身份驗證對數字普惠金融服務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同時,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社交和娛樂應用場景下的人臉識別,刷臉支付對人臉識別的需求是屬于金融級別的準確度和安全等級。
實際上,刷臉支付是由螞蟻金服與Face++合作研發。而在人臉識別核心比對算法的基礎上,螞蟻金服開發了具有專利的活體檢測技術,并結合其風控防攻擊安全策略等多個維度的核心技術,能夠提供金融級的準確度和安全性。
支付寶2C端的用戶規模是怎么樣的?刷臉應用的發展如何?
支付寶目前有超過4.5億的實名用戶,其中有超過1.5億用戶都使用過刷臉登錄支付寶賬戶、實名認證、找回密碼以及在高風險交易中進行身份驗證等。在**要求支付賬戶體系要多渠道身份驗證的前提下,綁定銀行卡和刷臉驗證是主要的認證方式,但顯然,刷臉驗證是更方便、更安全的選擇。
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過程中,金融服務對于客戶身份識別和實名的要求與互聯網匿名的屬性是相矛盾的,所以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怎么證明你是你?”,包括傳統銀行的各種線上金融服務也需要解決這個問題。總的來說,我們在人臉識別技術的研發屬于應用需求驅動。
在支付寶十多年的歷史中,我們發現,身份識別和身份驗證不僅是支付,也是所有金融業務的基礎和核心。畢竟,在互聯網+的語境里,一切都在線上操作,首先就要對用戶進行識別,然后才是為用戶提供更安全和更便捷的服務。
而現有的用戶驗證方法主要是分以下幾類:
1) 你有的東西:手機、U盾;
2) 你知道的東西:密碼、安保問題;
3) 你**擁有的東西:個人生物特征。
從安全性和便利性來看的話,密碼和短信驗證碼等常用的驗證方法已經很難滿足這兩方面的需求了,而個人的生物特征才是**能夠證明“你是你”的辦法——這也正是我們開發刷臉支付的應用需求,代表了人臉識別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
總體來說,刷臉支付誕生于支付寶比較獨特的金融業務場景,這一突破性技術是螞蟻金服與Face++合作研發的,其解決方案由Face++的人臉比對算法、螞蟻金服的活體識別算法以及整套風控防攻擊的策略體系三部分組成。
2016年7月,江蘇衛視《*強大腦》神級選手水哥王昱珩單挑螞蟻金服人臉識別機器人,在前兩局識別網紅臉上雙方打成平手。(右一為陳繼東)
刷臉支付從上線以來的發展過程是如何的?
我們的產品從 2015 年 7 月正式上線,在此之前做的都是小規模的測試,進行快速產品優化和迭代。
我們發現,真實場景是十分復雜的,用戶會在室內和室外,白天和晚上各種光線,不同角度和姿勢下使用刷臉,有的是躺在床上刷臉,有的甚至在敷面膜的時候刷臉。如何解決各種復雜真實環境中的刷臉體驗,保證正常用戶能夠便捷的通過是很大的挑戰。
經過一年多的產品優化,現在能保證在各種復雜的環境下仍有不錯的刷臉體驗。
王昱珩險勝螞蟻發生在第三局:識別網紅的童年照。陳繼東說,人的面容在12歲以前變化是非常大的,除了“看”,還需要“認”,而大自然經過5億4千萬年的努力才完成了“認”的工作,這項工作,主要靠的是大腦用于視覺處理的器官,而不是眼鏡本身。所以,機器學習人類的大腦,路還很長。
當前的用戶增長是什么情況?是不是處于加速之中?
實際上,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們都在對刷臉的用戶做灰度控制,只是想把算法優化到體驗和安全性**的狀態再大規模的推廣。在支付寶的應用場景下,當用戶遇到密碼輸入和收不到短信校驗碼等真實問題的時候,一旦發現一個新技術體驗又好,安全性又有保證的身份驗證方式,用戶會主動的去使用。
所以說,用戶的增長其實就是一個自然而然的事情。
2016年云棲大會上,螞蟻金服展區開張了一家“未來咖啡館”,客人對著攝像頭刷刷臉,就能完成支付。據悉,刷臉支付很快就將落地真實場景。
大概什么時候刷臉支付能夠大規模的展開?
現在,我們已經對支付寶用戶全面放開了刷臉等功能,在登錄支付寶賬戶時無需開通即可使用刷臉登錄。但相比于體量,我們更關注產品本身的體驗和安全性。
支付寶目前線上的刷臉功能經過不斷優化,已經做到了體驗和安全性同時升級,超過了密碼和短信校驗碼等傳統身份驗證方法。同時,螞蟻金服也在線下支付場景進行人臉支付的應用探索。但由于線下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場景,所以目前主要還是在線上。
*早是哪些需求催生出了刷臉支付這項技術應用的?
對于整個支付寶的風控體系而言,身份驗證是核心環節,因為支付的核心其實就是:驗證你的身份,知道你是誰,然后確認支付的操作者是你本人。
石家莊網絡建設消息人臉識別已經成為既安全又便捷的一種身份驗證方式。而且,不光是在支付這個場景下,包括用戶登錄、實名認證、找回密碼、商家審核等很多方面都將有廣泛應用。
除此以外,人臉識別在金融場景很重要的應用就是互聯網銀行的遠程開戶。例如網商銀行在整個開戶流程里面所用到的就是人臉識別技術。而螞蟻金服人臉識別技術的出現,*早就是為了解決網商銀行在開戶的過程中在線身份驗證的問題。
在支付寶里有一個腦洞功能:用戶對著手機刷刷臉,就能看到自己和哪幅名畫“撞臉”,這個腦洞出現在諸多線下展覽上,每到一處,排隊如龍。
實際上,互聯網銀行與實體銀行**的區別就在于沒有營業網點,這就需要把線下面簽的過程通過技術的手段實現線上自動化,同時又能保證安全性和準確性。
與線下人工比對證件和人臉易出錯誤不同,我們把這個流程自動化——通過人臉識別技術、證件OCR(光學字符識別)技術和防偽技術,把身份證照片和活體人臉以及政府權威身份庫進行交叉比對,然后通過大數據的綜合多維度的判斷,就能更**的知道這個人是不是合法證件本人,實現人證合一。然后,給用戶創建一個線上的賬戶。
雖然**對遠程開戶的政策還沒有放開,只允許通過這種方式創建服務受限的二類賬戶,但我們這套流程經過實踐驗證技術是可行的。需要強調的是,人臉識別在這個遠程開戶過程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用戶在真實場景下通過刷臉得到的用戶比對的人臉圖像精度如何?
在真實場景下,人臉識別性能是要克服各種角度、姿勢和光線的干擾。
石家莊網絡優化訊要解決這一問題,不單單是算法問題,更是涉及從產品、交互、用戶體驗、環境參數適配和安全策略等一系列問題,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尤其是用戶達到億級規模的時候,如何考慮各種不同的真實環境是產品大規模應用需要的。
首先,我們設計了一個質量檢測模塊,來保證在采集到足夠質量的照片之后才能完成檢測。然后需要一個合適的引導頁來教會用戶怎么正確刷臉,以防止由于用戶姿勢不規范導致刷臉通不過,影響用戶體驗。我們還通過智能算法,根據當前的環境和角度來自動調整不同參數閾值,讓整體通過率變得更高。
除了軟件應用,包括芯片在內的硬件差異會不會對刷臉支付有所影響呢?
的確,現在我們所做的還是一個純軟件系統,但支付寶的用戶高達4.5億,我們不可能只服務于一些高端用戶,這與我們普惠金融的理念也不相符。
所以,我們的算法要適配各種設備,特別對于千元以下的智能機也能夠通過刷臉來滿足身份驗證的需求,所以就要解決安卓智能機碎片化的問題,通過一些智能算法來兼容安卓機不同的攝像頭、不同性能的CPU等復雜問題。
好在相較于其他生物特征識別技術,人臉識別對硬件的要求并沒有那么高,它的普適性更強,市面上普通能拍照的攝像頭就可以使用。但當然是設備越好,識別的精度就越高。
在企業端,刷臉支付有哪些應用的領域?
除了金融體系,人臉識別還應用于政府網上的便民服務。比如,通過網上查詢征信記錄、繳稅都需要實人實證的身份驗證。目前,我們已經通過使用芝麻認證的統一身份認證解決方案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