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這個互聯網與生俱來的不二法則正在被打破。自去年起,分答、知乎live、喜馬拉雅等紛紛推出內容付費產品,銷售數據頗為不俗。今年情人節騰訊證實微信公眾號正加快上線付費訂閱,緊接著付費專欄開氪亦正式上線。 今年內容付費將迎來井噴。 上海交通大學
免費,這個互聯網與生俱來的不二法則正在被打破。自去年起,分答、知乎live、喜馬拉雅等紛紛推出內容付費產品,銷售數據頗為不俗。今年情人節騰訊證實“微信公眾號正加快上線付費訂閱”,緊接著付費專欄“開氪”亦正式上線。
“今年內容付費將迎來井噴。”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m - lab主任、**媒體觀察家魏武揮在接受光明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相對于去年,它將有五至六倍的增長,但免費仍是主流。”
艾瑞咨詢的報告稱,超過50%的中國網民曾經或者愿意為內容付錢,而兩年前這一比例僅為30%。那么,是什么促使習慣免費的用戶開始愿意為內容買單呢?
首先,知識產權大環境的改善讓用戶逐步愿意對**內容自發付費,例如音樂網站推出的付費音樂,視頻網站的會員制等。此外,外部技術,包括智能手機、4G、WiFi的普及,移動支付的便捷都起到了推動作用。
很重要的一點是,付費內容能讓人快速便捷地找到*有價值的內容。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垃圾信息的干擾,使人們得到信息和知識的效率很低。人們到頭來發現,免費的東西其實才是*貴的。
目前,各大內容付費平臺拉上很多功成名就的自媒體名人背書,取得了很大成功。有媒體人指出,內容付費時代來臨,而春天只屬于這些頭部資源。
魏武揮對此有不同看法,他表示做好付費內容的未必是頭部內容創業者。微信大號的文章雖有很多人打賞,主要是因為其讓讀者產生共鳴,并非因此學會了有價值的東西。“頭部大號就算是要做付費內容,也不是現有內容變成付費,而是重新做。”
魏武揮說,“相對來說,很多并非“頭部”,但可以進行一個成體系的知識輸出的人,他可能在付費內容上有機會。況且他要求的量也不大,若1千個人訂閱,按200元一年算,也能得到可觀的收入。”
在經過爆發式的發展后,互聯網內容生產呈現魚龍混雜,抄襲成風的局面。
石家莊網絡優化消息,在2000多萬個微信公眾號中,有原創能力的不到十分之一。
“付費閱讀*直接的影響是讓創作更有差異化,會鼓勵更多人專注做更深度的內容。” 公號運營者六神磊磊說。
內容付費,可以作為內容原創者一種更高層次的保護。對于沒有廣告收入,粉絲群體的內容生產者而言,他們可以通過付費閱讀的方式讓勞動成果直接變現。同時,付費閱讀也會倒逼作者不斷提高內容水平。
“對于平臺方來說,內容付費增加了多重盈利方式。” 喜馬拉雅FM聯席CEO余建軍表示,內容付費是早上八九點的太陽。做廣告隨時擔心掉粉,而內容付費每次銷售都在幫助漲優質粉;好內容直接變現,模式更持續,不用擔心廣告的時有時無。他預估,內容付費收入規模將比廣告模式高出十到上百倍。
需要看到的是,內容付費仍舊屬于初期嘗試階段,或許在較長的時間里尚不能形成足夠強大的影響力。由于付費會扼殺傳播力,很多內容創作者不會采用付費。不過,內容付費的持續增長是可以預期的,該模式在將來會有很多進化空間,到時會呈現出何等形式人們尚無法想象。畢竟,它在去年才剛剛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