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B2C電商的龍頭,13歲的京東已是羽翼豐滿、肌肉緊繃,其野心也開始從B2C領域溢出。種種跡象顯示,京東正在從多個維度發力B2B領域,意欲占領更大數量級的企業級市
作為B2C電商的龍頭,13歲的京東已是羽翼豐滿、肌肉緊繃,其“野心”也開始從B2C領域溢出。種種跡象顯示,京東正在從多個維度發力B2B領域,意欲占領更大數量級的企業級市場。
繼去年11月23日,京東物流宣布全面輸出自己的物流能力,今年1月10日,京東商城宣布全面開放自己的營銷能力之后,日前,京東金融亦宣布,將全面輸出自己的科技金融能力,商業模式也將從2C的1.0模式迭代至2B的2.0模式,由自營金融變身為金融科技開發平臺。
“1.0模式是用技術幫自己做金融業務,2.0模式是用技術幫金融機構做金融。遵從金融本質,以數據為基礎,以技術為手段,幫助金融機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終的結果是幫助金融機構的受眾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京東金融副總裁許凌表示,我們對自己的定位是個科技公司,是個金融科技公司。京東金融目前4000多名員工中,2000多名員工是做數據、研發和技術的。
轉型背后的“野心”
從2C轉型到2B,背后是京東金融更大的野心。
許凌表示:“熱熱鬧鬧的互聯網金融的前三年,其實大家都在C端,C端本身來說是一個比較浮躁又是比較簡易創新的一個市場,但是B端業務,我們看整個中國的產業、工業、GDP的結構就知道,不管在任何經濟體,整個企業級的服務、工業級的市場,都是一個更大的市場。”
那么,京東金融在B端的客戶將是誰呢?許凌指出:“1.0時代我們面對的市場是什么?無論是個人、小額金融、小額信貸還是企業融資服務,我們主要的服務對象是*終的金融受眾。但在2.0時代,我要服務的是金融機構,要幫助金融機構去服務*終受眾。截至2015年年底,整個中國僅是銀監會指導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機構就有4600多家,他們面對的用戶無論是信貸還是客群更大,這對我們和這個行業來說是更大的一塊空間,這也堅定了我們在未來三年到五年要努力的方向。”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相比于C端市場,B端的市場更大,但門檻也更高。京東金融向B端的轉型,更能發揮自己的優勢,有助于擺脫C端的混戰,政策風險也大大降低。
在許凌看來,京東金融的核心能力在于數據源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和數據應用能力。
石家莊網絡優化消息,京東金融背靠京東集團近2億活躍用戶,擁有幾十萬供應商和合作伙伴數據以及數以千億計的交易數據,同時還通過投資和合作的形式,獲得大量第三方數據資源。“京東金融本身在過去三年已經成為一個新的金融數據源,在體量上和質量上已經成為和電商并列的一個數據源,而且這個數據源能力在不斷加強”。
場景拓展大大加快
事實上,除了460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外,京東金融的B端客戶遠不止這些。
京東金融副總裁王琳補充表示:“很多企業發現自己能夠形成閉環的時候,就會開始考慮在自己的體系內來做金融,但是搭這套體系很麻煩。如果只是搭一套審批或是傳統的風控體系的話,可能會控制不了風控。那么我們就可以向他輸出我們的解決方案,大家一塊來做。”
王琳還透露,未來幾個月內,京東金融將推出以為專門為托盤商服務的平臺。“在中國的分銷體系,不管是什么商品,電腦、手機,甚至奶粉、煙等,這些體系內都有托盤商這個角色。托盤商干什么?有的可能做一些供應鏈服務,更多的是在做資金的服務。但很多時候他們是在憑直覺,憑對這個行業的理解在做這個事情。而我們進去后,可以給他們一個非常新的視角,將他們帶入到數據化驅動的一個視角”。
在業界看來,場景擴展是京東金融業務實現爆發的關鍵。截至目前,京東金融的消費金融已經從京東商城擴展到了租房、汽車、旅游、家裝等多個外部場景,供應鏈金融也從服務電商企業拓展到了服務傳統企業。
“金融科技的輸出其實也是跟我們的場景拓展戰略相契合的,我們在場景的拓展上更多是在京東商城的生態圈外,否則,我們就沒必要獨立出來成為京東金融集團了,在京東商城下面有個事業部就可以了”,許凌表示,“京東商城用戶在整個京東金融的占比在持續降低,當有**我們能披露我們的這些財報數據的時候,大家看到后應該是會比較驚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