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月19日消息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近日,阿里巴巴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阿里巴巴全平臺知識產權投訴商品量2千萬以上,有49%被投訴的商家提出的申訴成立。阿里巴巴擬將平臺投訴方分為優質、普通、劣質和惡意四類,從而配備不同的處置機制和資源,
北京2月19日消息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近日,阿里巴巴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阿里巴巴全平臺知識產權投訴商品量2千萬以上,有49%被投訴的商家提出的申訴成立。阿里巴巴擬將平臺投訴方分為優質、普通、劣質和惡意四類,從而配備不同的處置機制和資源,讓打假資源用在刀刃上。
阿里巴巴統計的數據顯示,2016年阿里巴巴全平臺知識產權投訴商品量2千萬以上,其中申訴成立率高達49%,涉及20多萬賣家,總成交影響5億以上。也就是說,至少有20多萬賣家差點被“冤枉”,幸虧通過申訴及時挽回了損失。數據還顯示,1531個投訴方發起的投訴占投訴總量的0.59%,卻占據了申訴成立總量的80%,這說明大量申訴成功案例高度集中在極少部分投訴方身上。阿里巴巴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正是惡意投訴。
阿里巴巴集團平臺治理部**經理谷俊透露,“我們發現有這樣的一些權利人,他們通過偽造身份材料、偽造權利證明或者做出虛假的投訴,利用我們的投訴平臺和投訴機制發起投訴,發起投訴的同時,他們會在另一端聯系商家。直接做敲詐勒索,說你給多少錢我就把這個投訴撤掉,也有威脅的,說你這個價格賣的太便宜了,如果不價格調高了就利用投訴系統對你進行投訴。
石家莊網絡優化獲悉也有一些渠道清理,說你的商品不是從我這里進貨的,你要不從我這里進批貨,要不利用這種投訴方式把你刪了。也就是說,其實有這么一撥人,利用阿里的投訴系統,利用我們法律賦予的這套知識產權保護的方式和方法,對平臺和商家進行傷害。”
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知識產權保護總監葉智飛表示,正在考慮推出知識產權投訴分層機制,將投訴方分為優質、普通、劣質和惡意四類,每一種配置不同的處理機制和資源,并將大幅提高“惡意投訴”的舉證門檻,希望通過分層運營減少賣家損失,有效保障優質投訴方的權益。
谷俊分析,這套機制會影響的兩個群體,主要集中在投訴質量低于正常水平的,我們把它成為低質或者是劣質投訴方,我們有比較明確的證據證實它在整個過程當中提供了虛假的材料,或者是造假的行為,或者是對我們商家進行了無恥的敲詐勒索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