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的眼中,支付寶、財付通等公司,和銀聯一直處于一種比較微妙的關系。長久以來,談及銀聯時,支付寶的官宣口徑都是是我們暫時沒有合作,但一直在探索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沒想到的是,2017年初,一直比較低調的京東金融,卻搞了個大新聞。1月4日,他們和
在媒體的眼中,支付寶、財付通等公司,和銀聯一直處于一種比較微妙的關系。長久以來,談及銀聯時,支付寶的官宣口徑都是是“我們暫時沒有合作,但一直在探索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沒想到的是,2017年初,一直比較低調的京東金融,卻搞了個大新聞。1月4日,他們和銀聯走到了一起,宣布雙方戰略合作的同時,京東金融旗下的支付公司,也正式成了銀聯的收單機構。
這也是京東金融宣布拆分后的**個大動作,京東也大約是和銀聯深度合作的**家互聯網公司。
支付補課
2014年,京東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在當時的采訪中,劉強東表示,他在京東業務上犯過**的一個錯誤,就是沒有早點做支付。“如果提前5年做支付,或者早一些收購網銀在線,現在京東開放平臺的用戶體驗會好很多。”
支付起步較晚帶來的影響,是個人賬戶體系的相對落后,這可能也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線下大戰的時候,京東方面并未跟進的原因之一。京東金融目前的定位非常清晰,是做金融科技類的公司,但這并不意味著不需要強化支付業務。
和支付寶、財付通比起來,京東金融形成了比較明顯的特點。目前京東金融相對優勢的業務,是針對B端的供應鏈金融。盡管京東金融整體進展的速度很快,但如果和支付寶相比,脫離相應的電商場景,單獨使用京東支付的用戶數,可能遠不在一個數量。
京東金融和銀聯的這次合作,是一次補課。
京東方面顯然是重視這次合作的,按照原定計劃,劉強東要來演講站臺。官方發出的新聞稿里,已經有了劉強東的發言。不巧的是,*終劉強東因身體原因沒有出現。
成為銀聯的收單機構,意味著京東的支付業務和支付寶、財付通走上了完全不同的方向。從此,京東旗下的網銀在線可以像快錢、易寶支付、匯付天下一樣,在線下通過pos機來收款。
從差異化優勢的角度來看,這個策略是明智的。因為在線下場景里,如果京東此時去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拼掃碼,顯然是不合理的。
不過,雙方的合作,可能遠不止于收單這件事。
石家莊網絡優化消息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朝在現場輕描淡寫地提了一句,“人家叫京東金融,可不叫京東支付公司。除了支付,金融業務還有很多”。
組隊刷怪
京東金融和銀聯的合作,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雙方的首次合作。2016年9月,京東金融就曾推出“白條閃付”,支持線下近2000萬臺銀聯閃付POS機使用京東白條業務。
從銀聯和京東金融的視角來看,雙方正面臨著一些共同的對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組隊打怪,或許是此時**的選擇。
從銀聯的角度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線上搶了網銀的職能后,在線下支付的拓展進度也是來勢洶洶。不管是線上直連銀行卡,還是線下通過掃碼支付繞開銀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沒走銀聯的通道,而這是銀聯收入的根本。
2016年起,銀聯的反擊從未停止,先后推了云閃付、掃碼支付等,狙擊第三方支付。但連續兩年的用戶教育,已經給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筑起了很高的城墻,對很多用戶來說,移動支付就等于“支付寶還是微信?”
對京東來說,盡管京東金融發展很快,也在戰略層面受到了劉強東的重視,但相對基礎深厚的支付寶,和靠著微信紅包迅速爆發的微信支付,京東金融仍然顯得有點存在感薄弱。尤其京東金融的優勢業務偏重于供應鏈金融,在2C方面顯得聲音較小。和銀聯合作,大約是京東想要逆襲的一次機會。
此時銀聯和京東組隊,應該可以看作是雙方對抗支付寶和微信的一步棋。這種情形下,兩家走到一起,顯得非常合理。
在京東金融CEO陳生強的眼中,二維碼不是未來的支付方式,支付行業的格局也尚未確定。他的發言中,對雙方的合作提到了幾個關鍵詞:支付創新、銀行卡服務、大數據技術、海外支付、農村金融。
現在,隊組好了,下一個值得關注的事情就是,刷boss的結果如何,爆了什么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