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快結束了,整個電商圈籠罩了一股悲情互聯網已進入下半場,經歷了各種嘗試與努力,似乎至今無人能打破阿里巴巴與京東等超級平臺包場的局面。無論怎么做,世界都是阿里的。這種壓抑,總會有人去打破。在2016年底所關注的這幾家公司,他們均是在各自領域
2016年快結束了,整個電商圈籠罩了一股悲情——互聯網已進入下半場,經歷了各種嘗試與努力,似乎至今無人能打破阿里巴巴與京東等超級平臺包場的局面。無論怎么做,世界都是阿里的。這種壓抑,總會有人去打破。在2016年底所關注的這幾家公司,他們均是在各自領域尋找機會,試圖在巨頭割據的局面下新辟一塊不算太小的綠洲。拼多多便是其中之一,它一出場是令人驚掉下巴的:成立僅一年時間,月GMV達到10億人民幣。而后又只用了三四個月這一數字飆到20億。其實這家公司成立才15個月。其創始人兼CEO黃崢說,半年到一年時間后這一數字會更新至40億。這是在吹牛?這是許多人**反應。
但是,據說拼多多2016年7月完成了1.1億美元的B輪融資中,投資方騰訊是看著其微信支付數據才下手的。能在淘寶、天貓與京東等大平臺眼皮底下如此瘋長,拼多多到底有何特別?“我們也在反思‘拼’這種模式,乍眼看過去,拼多多和聚劃算、唯品會等搶購平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說像以前的團購,但是從當前的發展結果來講,我們自己也想過,如果和原來一樣,為什么業績漲這么快?這是沒有道理的。”黃崢說,拼多多雖然也是像淘寶一樣搭建了一個商家賣貨的平臺,但是背后的推動力是不一樣的。一是起步時從社交切入,讓用戶自行在微信等社交工具拼團下單,等用戶扎堆拼夠了單數賣家就發貨,單數不夠買家的錢會被原路打回,賣家也不會因此產生庫存。這種拼團的玩法,按照黃崢的說法是,在性價比的基礎上,添加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讓網購多了一層溫度與樂趣。因此,拼多多的獲客成本極低,黃崢說財務報表里都沒有流量成本這一行數字。“一旦這個地方出現了這個值,整個生意模式就變了,就會出現一個結果——我怎樣去找更多的便宜流量把這個地方(流量成本)壓低,就變成了一個買流量轉化的公司了。
”隨著量大起來之后,拼多多大部分流量來自于用戶直接訪問APP。但黃崢說,拼多多依然不是一家做流量的平臺。“以前做電商都是在做流量轉化模型,**層流量怎么進來,第二層怎么做轉化,第三層怎么做*終的購買。我們極少這么看,因為這是搜索電商模式下喜歡用的方法。但是你去看Facebook廣告的話,其實很多時候不是這么看的。”黃崢認為,拼多多和游戲公司一樣,是“強產品”導向的公司,玩法和社交在拼多多的產品基因里面至關重要。“我們試圖用產品撬動消費者,這其中就有點像做互動式的游戲,通過玩法的迭代和維護好與用戶互動把正向循環做起來。”二是從非搜索類產品入手,比如以水果為代表的食品。這類產品更依賴于人與人之間的口碑傳播,且重復購買率較高。黃崢告訴
石家莊網絡建設,做拼多多的感受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創業。“挺不一樣的。**的不一樣是心理感受,以前做了幾個公司,做電商運營也好,做游戲也好,很強的感覺是說你努力在推動公司往前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是做拼好貨、拼多多這樣,感覺很不一樣,你很像跑步機上的小老鼠,感覺更多地是后面的力量在推動,是這個跑步機在跑,所以你只能跑,你得跟得上它的節奏,否則你就死了。”但是如果僅僅如此,還不能讓拼多多在創業之初,就能拿到網易丁磊、順豐王衛、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和淘寶創始人孫彤宇的個人投資。
黃崢心中的拼多多,并沒有針對任何一個品類或者一個人群,而是通過改變銷售前端,進而帶動制造業供給側改革。“為什么供給側改革難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前端銷售模式始終沒有變,在互聯網的世界依然是用義烏的前店后廠的模式。存在不存在一個新的模式,能夠反過來去影響整個供應鏈端的上游生產。比如說,在飲料這個領域中,以前哇哈哈純凈水賣得很大,康師傅的水也賣很多,現在單個品牌的銷售在迅速縮減,但出現了很多其他飲料,比如說類似小茗同學、小黃同學這種。因此,整個消費者群體在分眾化,但是我們地面渠道還沒有被分眾化,還是以大規模集約化的商超為主,現在線上渠道同樣也是如此。”黃崢認為,如果拼多多能把人以群分這件事情做出來,把前端相同的需求累積起來向上游供應鏈反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制造業,并且有利于幫助中國制造走向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