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工信部向網宿科技(54.31 +1.14%,買入)和阿里云正式發放CDN業務經營許可證。這是繼今年3月實施的《電信業務分類目錄(2015年版)》明確了CDN業務內涵后,監管層面對于CDN配套管理措施的進一步明確,隨著準入門檻的提高,我國CDN產業正式進入了牌照時代
昨日,工信部向網宿科技(54.31 +1.14%,買入)和阿里云正式發放CDN業務經營許可證。這是繼今年3月實施的《電信業務分類目錄(2015年版)》明確了CDN業務內涵后,監管層面對于CDN配套管理措施的進一步明確,隨著準入門檻的提高,我國CDN產業正式進入了牌照時代。
2015年12月28日,工信部公布了調整后的《電信業務分類目錄(2015年版)》,并于今年3月起正式實施。該目錄單獨列出CDN等熱點業務,并明確其業務內涵。有相關牌照申請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目錄將CDN并列與IDC(互聯網數據中心)同級定義,意味著監管部門對于CDN的重視度提升,而CDN許可證的發放標志著我國的CDN業務進入了許可證時代。
據了解,自新版《目錄》實施以來,國內主要CDN經營者陸續向相關部門提出資質申請,除了首批獲牌企業外,還有部分企業仍處于申請之中。
從產業發展階段來看,目前CDN產業一直處于充分競爭狀態,受益于互聯網行業的發展,CDN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在我國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除網宿科技、藍汛、帝聯等專業CDN服務商外,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開始自建CDN,比如騰訊、阿里等企業均開始加速建設CDN,在支撐企業自有業務的同時,也開始逐漸對外開放進入CDN市場。
根據InforMATion Telecoms &; Media數據,未來五年CDN行業將會高速增長,
石家莊網絡優化獲悉2017年全球CDN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4億美元,其中視頻內容會超過80%。從地區市場來看,美國市場相對成熟、飽和,其CDN市場滲透率超過50%;而亞洲特別是中國發展非常快,但滲透率僅有7%至8%,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隨著監管政策逐漸強化,首先獲得CDN牌照的企業將獲得先發優勢,有望取得更加明顯的規模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