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歐尚超市萬達店內的收銀臺排起了長隊,不少市民使用手機付款。記者 史娓超 攝 雙12在周末的疊加效應之下,更加刺激了線下的消費熱潮。據支付寶口碑公布的實時數據顯示:雙12周末兩日,寧波最熱門的前三大商圈分別是天一廣
昨天下午,歐尚超市萬達店內的收銀臺排起了長隊,不少市民使用手機付款。記者 史娓超 攝
“雙12”在周末的疊加效應之下,更加刺激了線下的消費熱潮。據支付寶口碑公布的實時數據顯示:“雙12”周末兩日,寧波*熱門的前三大商圈分別是天一廣場、印象城、鄞州萬達。寧波有80萬支付寶用戶參與搶購,在浙江省內排名第二。
實況
“雙12”放大周末效應 商圈火爆直逼國慶黃金周
昨天,記者在鄞州萬達廣場看到,商圈內絕大部分商戶都在顯眼處貼著“雙12”的標識。從超市、餐廳、電影院、便利店等商戶的客流量和排隊情況來看,火爆程度直逼國慶黃金周,畢竟“馬云的便宜要搶著占”。
家住鄞州區格蘭春天的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她平時周末多數是宅在家里,“‘雙12’那么多商家參與促銷,其中像哈根達斯、海底撈、外婆家、綠茶以及超市,平時經常消費但很少打折的,我就約了朋友出來逛逛。今天吃飯、購物看電影,總共省了300多元,算下來大概打了6折,還挺劃算的。”劉女士同時表示,不少商家贈送代金券,她因此購買了比原計劃多得多的東西。
“雙12”的“羊毛”到底從哪里來?據介紹,這次的折扣主要由商圈和支付寶口碑方面一起承擔。對于參加活動的商戶來說,特別是新開業商場里的輕餐飲、小品牌特別有吸引力,因為不需要自己單獨發力打品牌,可以跟著“雙12”的人氣一起走。
有參與“雙12的商家表示,互聯網和“雙12”為線下帶來了狂歡的氛圍和龐大的客流。此外,支付寶口碑的互聯網技術、數據能力,也能幫助線下商家提**率、數據化決策,實現經營服務的升級。“作為商家,我們非常樂見‘雙12’這樣的節日。”
吐槽
“薅羊毛”規則太復雜 不少優惠有限制條件
雖然今年“雙12”消費者參與熱情依舊很高,可也有不少市民吐槽:“薅羊毛”的規則太復雜,不少商家優惠有“限制條件”。
家住鄞州區東湖馨園的市民黃女士吐槽稱,今年“雙12”使用規則,就像在做數學題。“以華潤萬家超市為例,去年‘雙12’的規則很簡單,用支付寶結賬支付,消費金額立減50元,優惠當即就享受到了。而今年是實付滿50元,送50元現金券,而這50元的現金券還要分次滿足一定消費金額,在規定時間內使用完。”
記者發現,歐尚、家樂福、沃爾瑪等超市,也大多有類似的規定,今年“雙12”市民要享受到優惠,不如去年來的“簡單粗暴”。
此外,有市民反映,餐飲“滿100元送100元代金券”也有一定限制,“我在一家火鍋店消費超過了100元,送了100元代金券,但這個代金券是兩張50元的,下次要滿150元才能使用。”
消費者吳小姐則對“每種消費場景只能享受一次優惠”表示困惑:“小楊生煎和來伊份為什么是同樣的消費場景?前者是小吃,后者是零食,看起來完全不同。”
對此,記者查詢支付寶口碑公布的“雙12”商家名單和攻略上,確實標注了不同商家的折扣方式,如“全場五折有封頂”、“隨機立減、*多五折”或者“滿額贈券”。但對于不同商家屬于哪種消費場景、每個消費場景只能享受一次優惠等細則,卻沒有說明。
業內人士認為,推廣移動支付的初衷是方便消費者,也是為了讓消費者“薅羊毛”更簡單一點。但按照目前的活動規則和查詢方式,反而需要消費者仔細算賬。可見,商家在“如何讓消費體驗更好一些”這個問題上,應給出更周到的解決方案。
小心“搶”到庫存問題產品
“雙12”促銷活動雖然誘人,但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一定要理性消費,避免買入一堆無用的商品。此外,在搶購優惠商品時也一定要擦亮眼睛,以免買到有問題的“庫存余貨”。
有業內人士坦言,年底廠商往往迫切希望清理庫存產品,以便安排來年生產的新品。因此,“雙12”難免淪為部分廠商清庫存的**良機。
“很多產品給出了非常誘人的低價,但對于這些異常低價的產品,消費者應該多一個心眼,要先了解這些產品是否斷代產品,將來能不能正常售后和維修,確定售后維修有保障后,再出手撿便宜。”市消保委有關人士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