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節日趨常態,消費者是否買賬 從瘋狂的數據到透支的銷量,雙十一能否真正帶來市場增量、利潤空間、品牌提升,商家、消費者莫衷一是 哇! 11月11日零點05分,安徽糧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內發出一陣歡呼,突破100萬元! 從平時的銷售成績來看,公司日均銷售額達
“造節”日趨常態,消費者是否買賬
從瘋狂的數據到透支的銷量,“雙十一”能否真正帶來市場增量、利潤空間、品牌提升,商家、消費者莫衷一是
“哇! ”11月11日零點05分,安徽糧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內發出一陣歡呼,“突破100萬元! ”
“從平時的銷售成績來看,公司日均銷售額達20多萬元。今年‘雙十一’3個小時的銷售額已經超過去年‘雙十一’全天的營業額,達到300多萬元。電商節無疑帶來了巨大的銷售增量。 ”該公司董事長石磊說。
“作為商家,你首先得讓消費者知道你的品牌,嘗過你的產品。 ”石磊表示,電商的各種節日給商家帶來了這樣的機會,“機會來了,你還要能把握住,這就需要產品質量過硬。 ”石磊隨手拿起桌邊的一盒杏仁牛軋糖,“我們的產品部門找到了世界上幾乎所有有名氣的牛軋糖,再邀請試吃員,盲測口感,這款牛軋糖得到了幾乎百分百的首肯。‘雙十一’新品中就有這款糖,產品口感好,消費者促銷期間因為價格因素購買品嘗之后,再回到店鋪購買的可能性較大。 ”
“互聯網經濟是一種眼球經濟,造節就是為了博得影響力。節日能夠幫助企業爭搶客戶、去庫存、擴大交易額,也是將企業品牌推向市場的一種較為直接快速的方法。 ”業內人士指出。
那么,頻繁的電商節,消費者買賬嗎?“衛生紙、洗發水等家庭必備產品,‘雙十一’期間價格的確有優惠,所以我趁機囤了不少貨。 ”安慶市民陳女士說。在采訪中,不少消費者有著同樣的想法,但也有消費者并不這樣認為。
在合肥市政務區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小溫告訴記者:“類似促銷節日太多了,錯過‘雙十一’還有‘雙十二’,都錯過了還有‘年貨節’,平均一兩個月就有一次電商節,平時我工作又比較忙,這次‘雙十一’也就沒那么關注了。*重要的是,也沒有感覺比平時便宜多少,所以沒有湊熱鬧。 ”
隨著網購的普及,消費者已經度過網購發展初期的沖動消費階段,漸漸轉向理性消費階段。不少像小溫這樣的年輕人,不像剛開始那樣熱情參與電商造出的節日了,因為,網購已經成了他們的消費常態。
石磊認為,當前,電商重點應放在滿足消費者需求,保障消費者權益上,努力做到產品質量有保障。
“從長期看,電商造節過于頻繁會透支消費潛力,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石家莊網絡優化了解”合肥財貿職業學院教授葛曉濱認為,造節反映的是國內電商平臺的競爭依然沒有擺脫價格戰形式的低級階段,而這種業態也必然面臨消費者喜新厭舊的挑戰。 “在電商平臺不斷增長,競爭仍然激烈的現階段,造節熱一時半會還很難退燒,但長此以往消費者關注度逐漸下降后,電商平臺必然會考慮用提高品質,優化體驗等高級階段的競爭方式代替造節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