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網購狂歡節即將到來,網絡購物消費進入爆發期,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加大促銷、打折力度,吸引網購一族競相搶購。但由于網絡購物的特殊性,消費發生在虛擬環境,信息存在不對稱性,因此消費者權益容易受到侵害。 2016年以來,全省12315系統共受理非現場購物
“雙11”網購狂歡節即將到來,網絡購物消費進入爆發期,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加大促銷、打折力度,吸引“網購一族”競相搶購。但由于網絡購物的特殊性,消費發生在虛擬環境,信息存在不對稱性,因此消費者權益容易受到侵害。
2016年以來,全省12315系統共受理非現場購物類投訴舉報2515件,其中投訴1789件,舉報726件,同比增長141.1%。通過12315投訴舉報數據顯示,服裝鞋帽、家居用品、布料毛線和兒童用品類投訴較多,占總量的33.3%,網絡購物投訴呈現迅猛增加的態勢。根據消費維權數據分析,河北省12315指揮中心提醒消費者網絡購物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網絡宣傳與實物不符
部分網絡商家存在違反《廣告法》規定,夸大宣傳的問題;一些經營者利用技術手段修改實物圖片,或者只拍攝物品完好的部分,使消費者被其“精美”的圖片所吸引。
銷售商品質量難以保證
由于網絡銷售的虛擬性,一些網絡經營者銷售的商品質量難以保證,出現了許多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問題。個別網店還存在服務質量不高、誠信度不高,甚至虛假認證、刷單炒信用和好評問題。
商品售后服務難以保障
與實體店相比,網上銷售的產品由于供貨商并不明確,部分網絡經營者所顯示的售后服務承諾如“**聯保”等并不被廠家承認;有的產品能享受到的質保服務“需要寄回去”,消費者將遭遇買了產品得不到售后服務的問題。
網絡經營主體信息不詳
消費者購物打款后就無法再次聯系通,請求當地職能部門維權時,由于在網絡主體信息不全、不詳或虛構地址信息等,造成查無實處,消費者維權困難的問題。
對此,河北省12315指揮中心提醒廣大消費者,面對網絡促銷以及豐富多樣的商品時,要“斤斤計較”,規避網購風險。
認真選擇專業購物網站
要選擇正規、有經營資質的購物網站,核實該網站是否具有工信部的ICP認證標志,查看是否有工商部門紅盾標志。要選擇信譽好的網店,針對目前部分網上商店惡意炒作,刷高信譽度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可以通過查看購物網站的評論和網上商店的銷售記錄來鑒別,避免受騙。
認清商品描述,謹防假冒偽劣
很多商家利用消費者喜歡物美價廉商品的心理,發布一些低于其他正常賣家價格的商品信息吸引消費者,借機銷售一些假冒偽劣商品。消費者應提高網購安全防范意識,不輕易相信廣告宣傳。交易前,要認真閱讀交易規則和商品說明,仔細查看、認真辨別交易記錄和買家評價,并向賣家了解商品的售后服務。廣大消費者在網購中若遭遇假冒偽劣等違法違規情況,可根據《消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收到商品及時驗貨試用
消費者在收到商品后,要檢查包裝是否完好,商品種類、規格、數量是否與自己購買一致,是否有損壞情況,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與商家聯系處理,若無法與商家達成一致,建議先申請退款,通過電商企業平臺提供的平臺維權。
保存證據方便維權
網絡購物后要主動保留所購商品的網頁截圖、與賣家的聊天記錄等信息,注意索要和保留好發票等交易票據,保修時,廠商保修點需要消費者出示發票,方能享受保修等售后服務,一旦發生消費爭議時作為維權證據,可以聯系購物網站客服進行維權,或撥打賣家所在地12315熱線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