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從網上看到一則新聞,據央視網消息報道,浙江省工商局對外宣布,目前已經查獲四家刷單平臺,其中涉案金額居然累計高達1.2億元,并且有1.86萬家商家涉及其中,通過進一步了解得知,這些平臺商家涉及淘寶、天貓、蘑菇街等多個國內知名電商平臺。 而其中阿
之前從網上看到一則新聞,據央視網消息報道,浙江省工商局對外宣布,目前已經查獲四家刷單平臺,其中涉案金額居然累計高達1.2億元,并且有1.86萬家商家涉及其中,通過進一步了解得知,這些平臺商家涉及淘寶、天貓、蘑菇街等多個國內知名電商平臺。
而其中阿里電商平臺的商家占到了主要組成部分,通過這則新聞,也再次曝出了目前電商平臺上存在的刷單問題依然很嚴重,短期內是很難治理的。雖然絕大部分的商家并不想主動參與其中,但是通過刷單所帶來的客戶流量確實不少,所以才會有某些商家為之鋌而走險。而刷單活動一直充斥在整個網絡平臺上,像QQ上那些大量的兼職廣告,顯示日賺多少錢,其實說白了就是為增加淘寶刷單的人手。
目前電商平臺中存在的刷單問題
淘寶刷單作為阿里平臺*難解決的一個問題,一直被眾人所詬病。盡管阿里不斷施加各種巨大的監管壓力,但是刷單業務依舊在瘋狂增長。據曾長期做刷單業務的內部人士透露,雖然從去年開始,淘寶平臺的監管壓力越來越大,但是其所在的刷單群里依然每日有著幾百單的任務。而刷單平臺也從YY轉移到了QT上面,所以今年“3·15”期間QT平臺上很多的刷單群才會被查封。
“有電商的地方就有刷單”已經成為了行業共識。只要有第三方商家入駐的平臺,肯定就會出現刷單的現象。很多電商平臺上的第三方商家認為如果不去刷單,基本就是坐等關門。此外每逢節假日刷單行為就會更加猖獗,甚至曾有位刷單者在網上曝出其在“雙十一”**就刷出了一輛法拉利,當然法拉利可能略有夸張,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也確實體現出了刷單所創造的利潤著實不小。中下游的刷單者可能掙的偏少一些,但是上游組織者的收入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每當節假日來臨,網上的“兼職小廣告”就開始漫天飛舞了。
除了淘寶 京東的問題更大
很多人都認為在淘寶上刷單有作用,其實京東上的做法不僅僅是刷單這么簡單,可能涉及更嚴重的違法行為!這里面的關鍵詞就是“優惠券”。什么“優惠券”,就是京東用來剌激用戶購買,實現與打折同等的促銷效果。舉個實例,例如京東上的奶粉做滿499減100的活動,你只要領到這個券,就能以399的價格買到原來價值499的奶粉。
好吧,現在問題來了.這個“優惠券”會不會到每個帳戶手里?答案是,不會,如果人人都有這個機會,這些人還賺什么中間差價了?打個比方,例如供貨商的成本是165元,在京東上賣172元。為什么不賣175了?實話和你說,幾十家第三方大大小小的商家,賣173都沒人買你的!一罐就賺7元。但是如果滿499減100,172X3-100成本價是多少?平均下來才138.6元。這個成本價還得加上每罐10元的“優惠券”的成本,這就是我們后面要說的“優惠券”的分臟,就算加上也才148.6元的成本,再把自己的利潤10元加上,也才158.6元的成本,隨時都可以秒了正規的供應商。
所以,大家現在看懂了,一切的關鍵都在“優惠券”這個點上。而實際上,“優惠券”這個發放不是全部用戶都能享受到,經常有一些黃牛向人兜售內含此類“優惠券”的帳戶,數量都是從幾千起到幾萬個,里面或多或少都有此類的“優惠券”,一般按100元折現30元來交易!在這里,我們就不禁要問某東了,我們普通消費者都很難得到的“優惠券”資格,為什么這些黃牛手里動不動就是幾千上萬個?難道你不知道,還是故意的縱容?
商家刷單事件為何屢禁不止
既然刷單行為本身是不對的,那么為何還屢禁不止呢?其實這也與平臺的競價排名或者廣告費用脫離不開關系。拿淘寶來說,目前淘寶的營銷系統平臺擁有淘寶直通車、鉆石展位、麻吉寶、淘寶客及Tanx Ad Exchange等。而其中淘寶直通車按照CPC(單次點擊費用)計算,鉆展欄位則按CPM(千次展現費用)計算。另據相關公開的資料顯示,鉆石展位**也得300元/天。此外根據淘寶商家人員的詳細透露,鉆石展位的首頁廣告前次展現費用為10元左右,而直通車首頁的單次點擊費用為3—10元不等。而相比每次刷單所付出的5-10元成本,很多小商家都會選擇第二種方式。
此外雖然淘寶目前更新了調整新網店的曝光措施,但是面對巨大的市場而言,實際效果可想而知。另外從監管手段來看,且不說被抓到的刷單淘寶號能有多少,光是如此巨大的刷單市場,人員基數肯定不在少數,封是封不過來的。阿里在監管方面雖然號稱一直在嚴查,但是實際效果著實難以令人滿意。而刷單所帶來了惡意競爭也充斥著整個電商市場。大家為了低成本的爭奪流量,只能依靠刷單這條途徑來完成,可以說這算是目前電商平臺中所存在的一個巨大漏洞。
刷單危害性不只針對消費者還有商家
其實不管是對消費者而言還是網店商家來說,刷單行為的危害性是有目共睹的。首先對于消費者來說,商家存在著欺騙行為,這樣誤導消費者的行為本身就會造成了不良的影響。而消費者作為弱勢群體本該享受的服務卻遭到了欺騙,自然而然在上當受騙之后,一般不會再次選擇該商家,甚至可能放棄整個電商平臺,這也就是平臺客戶流量流失的一個原因。
而對于網店商家來說,刷單的危害性其實是更大一些。雖然刷單行為提升了商家的排名,但卻降低了轉化率,而轉化率降低,對于商家來說,其實就代表著錢花出去了,但是事卻沒辦成。周而復始,可能商品沒賣出幾件,商家自己先墊進去不少成本。此外商家每日尋找刷單人員并挑選推薦商品也會消耗不少時間與精力,這樣的結果會影響到網店的正常運營,并同樣會導致部分客戶的流失。此外商家一旦遇上網絡騙子,那么就是又浪費錢,又浪費精力。除此以外,商家還將面臨隨時可能被淘寶處罰的巨大風險。
刷單事件能夠演變至如此,除了商家期望鉆空子以外,淘寶的監管問題也暴露無遺。在目前電商市場當中,京東已經開始逐漸追趕阿里系電商平臺,如果阿里這邊還不抓緊時間進行調整,那么很可能會有更多的用戶流量將導向京東這邊。除了物流與品質,電商平臺的服務體驗將會極大程度決定客戶流量的走向,相比較而言,京東自營還是比較靠譜的。千里堤壩潰于蟻穴,現在該是阿里敲響警鐘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