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個月滴滴收購優步之后,業內人士就猜測其漲價已經是必然之舉。昨天有媒體報道稱,滴滴出行平臺已確認于上周上調北京地區順風車業務收費標準。看來該漲的價還是來了
“滴滴漲價了。”
自從上個月滴滴收購優步之后,業內人士就猜測其漲價已經是必然之舉。昨天有媒體報道稱,滴滴出行平臺已確認于上周上調北京地區順風車業務收費標準。看來該漲的價還是來了。
據
石家莊網絡優化了解,滴滴出行平臺上調北京地區順風車業務收費標準,從原來的起步價3公里內10元,之后每公里1.3元,調整至3公里內12元,之后每公里1.5元。
對于此次調價的目的,滴滴出行方面表示,為了實現成本的合理分攤,鼓勵用戶共享出行。事實上,這已經是滴滴順風車第二次上調價格。在該業務上線之初,滴滴平臺的收費標準為3公里起步10元,之后每公里1元。
除了順風車價格上調了之外,以低價進入大眾視線的快車價格也節節攀升,與此同時人民優步也加入了漲價的“隊伍”,不少用戶對新浪科技表示,針對乘客端的優惠卷越來越少,打網約車已經快變成一種**,有時候比出租車還貴。
乘客端漲價 司機端補貼難拿
家住在回龍觀的小龍*近買了一輛自行車,買車的原因并不是因為要“趕時髦”,而是他已經負擔不起打快車的費用了。
“以前只需要7、8元就可以拼一輛車回家,現在同樣的路程已經要13元,每單漲了5元。”小龍說,這還不包括上下班高峰動態加價。
“有好幾次下大雨已經漲了三倍多,算下來車費是出租車的兩倍。”
小龍給新浪科技算了一筆賬,以每單增加5元計算,**兩單,一個月22天工作日,一個月就要多承擔220元,一年就是2640元。
目前,小龍已經一個多月沒有打快車了,室友告訴他,現在已經不止每單增加5元這么少了。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個多月里,人民優步的價格就已經上調,人民優步之前的價格是0.25每分鐘,1.5每公里,而目前的價格是0.33每分鐘,1.95每公里。
滴滴雖然沒有直接提高服務價格,但優惠力度大幅減小。用戶雪雪告訴新浪科技,之前每個星期都會收到滴滴發給她的短信提示,又在她的賬戶里放了幾張優惠劵,而*近一段時間,她已經好久沒有收到來自滴滴的優惠卷了。
另一位用戶大魚表示,現在滴滴的優惠卷的折扣也已經明顯變少。“*開始都是5折,現在有一張8折的都少見,都是一些9.5折的卷,變相提高了打車的價格。”
除乘客端面臨漲價,司機端的補貼也即將停止。滴滴快車司機阿文向新浪科技表示,滴滴快車對司機端的補貼大幅度減少,周末時的補貼已經停止。
“前兩天還有完成22單獎勵100元的補貼,現在都是10單獎勵30元。剛剛過去的周末已經將該補貼停止。”
與此同時,周一至周五的補貼也開始大幅度下降。阿文告訴新浪科技,早晚高峰獎勵倍數分別下降至1.4倍、1.2倍。“滴滴出行平臺補貼日漸減少,跑快車幾乎不賺錢,自己已經跳槽到其他平臺。”
燒錢拼車行業** 欲回歸商業本質
回顧過去兩年的專車市場,其燒錢的速度和規模堪比一場戰爭。而滴滴如今能夠坐到行業老大的位置,也是靠著一輪又一輪的融資支持。
根據新浪科技在之前的統計來看,滴滴出行在兩年內的融資已多次刷新行業融資紀錄。截止至2016年6月,滴滴公司擁有的可調用資金約105億美元。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毫不諱言地說,我們是*燒錢的互聯網初創公司。
如今,終于坐穩行業**的滴滴是時候開始了盈利計劃,雖然在滴滴收購優步之后,滴滴出行總裁柳青曾表示,不會減少補貼,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補貼減少已經是必然趨勢,已經沒有競爭對手的滴滴如果此時還不打算盈利的話,估計也無法向投資人交代。
而與此同時,在過去的四年里,滴滴已經完成了從打車軟件向出行平臺的轉型,服務涵蓋出租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巴士、試駕及企業級等多個垂直領域。如今又增加一個租車業務,大量的新業務需要資金支持。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專車市場發展研究專題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專車市場用戶規模達到2165萬人。這樣一個可觀的數字下,用戶群穩定的快車和專車業務已經需要向其他業務輸血。
昨日根據新浪科技做了關于“你感受到滴滴順風車越來越貴了嗎?”的調查,結果顯示84.2%的人認為可以明顯感受到順風車貴了,86.4%的人感覺滴滴漲價的原因是一家獨大,行業壟斷,**75.1%的人覺得如果滴滴和順風車價格一樣就不會再用滴滴。
近日在商務部日前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滴滴優步合并未向商務部申報,商務部正在依法對滴滴優步合并案開展反壟斷調查,截至目前,已兩次約談滴滴出行,要求其說明交易情況、未申報的原因,提交有關文件、資料;與有關部門和企業座談,了解網約車運營模式和相關市場競爭狀況等。
看來浴血奮戰終于突圍成功的滴滴想要漲價也沒那么容易,面對用戶和商務部的質疑,不知道滴滴會做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