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概股回歸中國A股成了市場關注的一個焦點,對于投資中概股的投資人來說,中概股的私有化和回歸可以給出一個較高的私有化價格。而對于主導中概股回歸的公司高管和風投機構來說,回歸中國A股可以享受一個非常高的溢價。以已經回歸的巨人網絡為例,其回歸
*近中概股回歸中國A股成了市場關注的一個焦點,對于投資中概股的投資人來說,中概股的私有化和回歸可以給出一個較高的私有化價格。而對于主導中概股回歸的公司高管和風投機構來說,回歸中國A股可以享受一個非常高的溢價。以已經回歸的巨人網絡為例,其回歸中國A股之后的估值是在美股的四倍還多。這樣巨大的價值差異更是成了中概股回歸的強大動力。那些在美國股市無法靠講故事忽悠投資人的中概股紛紛以“價值發現”為借口進行私有化和回歸。甚至出現了像陌陌這樣上市沒多久就要求回歸的奇葩案例。
而有一家中概股,卻從未傳出過私有化或者回歸中國股市的傳言,這就是京東(京東)。和那些熱衷于搞資本運作的公司不同,京東自從上市之后就沒有考慮過私有化的問題。而不回歸中國A股的原因,除了上市資格要求和維護創始人管理團隊的投票權之外,更多的便是京東并沒有把資本市場看做一個圈錢的自留地吧。
在上市伊始,京東就管理層投票權問題采取了與阿里巴巴一樣的策略,管理層以較少的股權獲取較多的投票權來保護創始人團隊對公司的控制權,而作為上市主要選擇的香港股市和中國A股都無法實現這一點。這兩大電商的股權結構也讓他們講視野放在了美股。
盡管估值低于中國股市,美股的優勢也便于公司進行增發融資,價值的發現也更多是基于公司的業績而不是概念炒作。這都更加有利于公司管理層將重心放在經營方面。
在本周一盤前,京東將發布一季度的財報,相信了結這個公司的投資人更關心的應該是該公司營收和用戶的增長速度。
石家莊網絡優化得知,畢竟在目前的中國電商行業,京東面臨著與美國的電商龍頭亞馬遜一樣的困境,那就是盈利。而更加嚴重的問題卻不僅僅是盈利,盡管京東已經做到了國內第二,但是來自于傳統的零售商和行業龍頭阿里巴巴(79.41 +0.27%)的圍堵和競爭并沒有停止。只有不斷保持高于行業均值的增速,京東才能處于一個安全的境地。
在這樣一個浮躁的時期,我們更加值得關注這樣一些不玩資本運作,專注于本業經營的優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