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里巴巴集團和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集團聯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簽署協議認購Lazada的控股股權。此次投資總額約為10億美元,其中約5億美元用于認購Lazada新股,其余用于向其部分特定股東收購股權。 據了解,Lazada成立于2012年,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近期,阿里巴巴集團和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集團聯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簽署協議認購Lazada的控股股權。此次投資總額約為10億美元,其中約5億美元用于認購Lazada新股,其余用于向其部分特定股東收購股權。
據了解,Lazada成立于2012年,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及越南均有運營電商平臺。Lazada集團首席執行官Max Bittner表示,雙方合作產生的顯著協同效應將為東南亞消費者帶來巨大機會。東南亞擁有廣闊的成長空間,此次合作將為消費者提供*豐富、*獨特的商品。此外,借助阿里巴巴的優勢,我們能為用戶提供更佳的購物及銷售體驗。
阿里巴巴作為國內電商巨頭,一舉一動都被廣泛關注,對于此次投資行為,多位業內人士均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此舉可能將形成示范效應,吸引其他電商平臺也進入東南亞市場分一杯羹。
市場潛力
中國電商平臺遠征海外由來已久,其中也包括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并且一些平臺在海外更是取得不錯的佳績,例如“速賣通”2010上線,目前已經覆蓋220多個**和地區,并成為俄羅斯****的電商平臺。
那么此次阿里巴巴將目光投向東南亞市場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量呢?據阿里巴巴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阿里巴巴將東南亞看作全球化戰略的重要部分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東南亞經濟環境佳,GDP增長達到8%左右。其次是搶眼的人口統計數據,據Internet Live Stats的數據顯示,上述六個**共計人口約5.6億,其中互聯網用戶數量約為2億,而35歲以下人口數量達到560萬。再其次是,電子商務滲透率僅為3%,但互聯網滲透率約36.0%。**,該地區還擁有3300萬華人人口,這代表了跨境電商的巨大潛力。
除了上述提及的人口紅利,易觀智庫流通行業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曹培坤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還繼續分析指出了東南亞電商市場的人口特點。他表示,亞洲電子商務發展的成功與很多因素有關,一個關鍵的因素是中產階級的發展壯大。“人口階層變化**的三個**分別對應著電子商務發展*快的三個**:中國、印度和印尼。東南亞千禧一代消費者對網購系統有著重大影響,而他們購物前,66%的人會詢問朋友的意見。結合手機連通的重要性,社交網絡對網購的影響也很大。”
對于東南亞電商市場的主要特點,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巖宏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還分析指出,一是發展程度較低,尚處于萌芽階段,網上零售總額僅占社會零售總額的1.5%,而中國等**該比例已在10%左右;二是東南亞電商的用戶體驗還較差,送貨上門的效率較低,消費者網購頻率不高;三是移動端電商市場具有巨大發展潛力,東南亞27%的網上零售額都由手機完成。
因此,阿里巴巴方面表示,東南亞市場與中國類似,該地區有望成為電子商務的巨大市場。并且它正在形成以移動端為主導的市場,電子商務滲透率有望迅速增加。
預測未來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曹培坤指出,目前東南亞的網絡購物占比僅有1%,但該地區被認為未來4—5年內將有望達到中國電商銷售額的2倍。東南亞尤其是印尼未來有望成為僅次于中國和印度并超過美國的第三大電子商務市場。
市場障礙
東南亞電商市場發展水平較低,因此,該地區的電商市場還面臨許多障礙。甚至有分析人士這樣說道,對于電商公司來說,東南亞似乎是一塊難以涉足的神秘之地。亞馬遜、eBay的足跡覆蓋了世界上絕大多數電商版圖,卻遲遲沒有涉足東南亞。即使較早進入的日本樂天,也在今年3月份關閉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站點。
曹培坤指出了東南亞電商面臨著互聯網普及率、支付方式和物流運輸三方面障礙。并且曹培坤列舉了統計數據并加以說明,“發展電商的**個障礙是互聯網的普及率非常低。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2013年泰國、菲律賓以及越南還不到50%,而印尼的互聯網普及率僅為15.8%。”
“第二個障礙便是該地區對于現金的依賴。
石家莊網絡優化獲悉,2011年印尼15歲以上的居民僅有20%開通銀行賬戶,而在越南,這一數字也僅為21%。購物者更愿意在收到他們的包裹后支付現金,這對電商企業來說增加了物流和支付成本。”
“第三個障礙便是物流運輸,尤其是運送跨界包裹。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估計,東盟**海關手續(主要六國加上文萊、緬甸、柬埔寨、老撾)比OECD的平均時間多出了66%。在該地區,許多消費者依靠第三方代購的國際貨運服務。”
杜巖宏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電商企業布局東南亞市場面臨的難點和痛點主要是,一方面是東南亞交通不便,物流運輸困難,花費時間較長,難以保證較高的用戶體驗;另一方面是支付系統尚未成熟,支付效率不高;還有則是當前東南亞電商市場的滲透率不高,東南亞僅有1%的顧客選擇在網上購物,需要電商對市場進行培育。
面對上述的障礙,記者注意到,阿里巴巴在投資Lazada之前,已經投資了新加坡郵政、印度支付公司Paytm。不僅如此,阿里巴巴還投資了馬來西亞郭氏家族的英文報紙,這一系列動作無疑是提前掃平東南亞電商市場障礙,這也從側面驗證東南亞電商市場的障礙和影響程度。
對此,杜巖宏認為,阿里巴巴這一系列的布局能夠為其在東南亞市場的物流、支付、媒體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物流、支付是電商發展的重要環節,而媒體能夠對阿里巴巴的宣傳起到重要作用,這些布局將形成協同效應,有利于阿里巴巴在東南亞市場的電商發展。
曹培坤還表示,這將幫助企業縮短物流時長,提高配送效率,同時通過阿里巴巴菜鳥物流體系運營經驗,降低在東南亞地區的物流成本,為電商盈利打下基礎。另外,東南亞電商1.0還是會聚焦在“規模效益”、“流量就是一切”、“先打價格戰”這個層次。因此獲得各種當地媒體資源為日后引流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示范效應
盡管東南亞電商市場難點較多,但是面對如此龐大且具有開發潛力的市場,隨著阿里巴巴的進入,其他電商平臺有望隨之進入,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杜巖宏認為,當前我國電商發展增速出現減緩,市場空間逐漸縮小,但是東南亞電商市場卻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雖然滲透率較低,但是發展空間巨大,阿里巴巴在電商市場的影響較大,其進入東南亞市場,將形成示范效應,吸引其他電商平臺也進入分一杯羹。
東南亞電商代運營商SCI Ecommerce的CEO Joseph Liu也認為,阿里巴巴會帶動一大批國際電商公司開拓東南亞市場,未來幾年將是各方“跑馬圈地”的重要時機。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去年6月京東宣布其跨境電商出口平臺“京東全球售”的俄語站正式上線,京東CEO劉強東當時就表示,“俄羅斯只是我們試驗的一個市場,成功以后,印度、巴西、東南亞都是我們的方向。”對于此次阿里巴巴布局東南亞市場,曹培坤則表示,這可能將對京東進軍東南亞起到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