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家掛起了大紅燈籠,院落里響起了鞭炮聲。 到赤砂村時已過中午,村道上還不時飄過農家午飯的余味。在通渭縣馬營鎮,這個村曾經以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著稱。 赤砂村地處偏僻,四周環山,雖說距離鎮里只有十幾公里,過去卻要走一個多小時山路。鎮黨委書記茍
農戶家掛起了大紅燈籠,院落里響起了鞭炮聲。
到赤砂村時已過中午,村道上還不時飄過農家午飯的余味。在通渭縣馬營鎮,這個村曾經以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著稱。
“赤砂村地處偏僻,四周環山,雖說距離鎮里只有十幾公里,過去卻要走一個多小時山路。”鎮黨委書記茍建軍介紹道。
由于交通不便,山外的信息、技術進不來,山里的特產也難銷出去,閉塞與貧困仿佛兩座大山,橫亙在赤砂村發展之路上。**扶貧行動開始實施后,赤砂村通往鎮里的水泥路修通了,帶來了信息、技術,更帶來了發展的路子和新的生活方式。
“赤砂村路通了以后,交通方便了,大家在網上買的東西很快就能送到手。據
石家莊網站建設了解,現在各村都建立了電商服務點,既幫鄉親們賣特產,也幫他們在網上代購。”赤砂村電子商務專干張航林一邊上網查看村民們剛下的訂單,一邊說,“現在快過年了,網購年貨的村民很多,網購已經成為他們新的生活方式了。”
“我給兩個女兒一人買了一條圍巾,都是從網上買的,才4天就送過來了。過去過年,我們要走一個多小時山路,才能到鎮里買點年貨,現在,只要走幾分鐘到電子商務服務點,選好商品下訂單,就行了,太方便了。”想起自己網購年貨的經歷,村民張小平說。
“不管到哪兒,買新衣、穿新鞋,都是中國人過年的習俗。以前買東西很不方便,要么步行到鎮里買,要么托人從縣里或蘭州帶,麻煩別人也方便不了自己,還很容易買到次品。現在網購太方便了,前幾天,我就給自己買了一雙皮鞋。”鄉村教師張志勤說。
張志勤所說的情況曾經是我省大多數貧困鄉村的實際,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商業網點的觸角很難延伸到這些地方。這些鄉村由此成為交通、信息、商業*難打通的“**一公里”。也因此,每到過年時,這些鄉村周邊還成了一些不法商販傾銷質次價高商品的地方。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的興建,使“信息高速公路”得以通達這些貧困鄉村,沿著這條“路”,農民不僅可以與外界進行**、快捷的信息交流與物質交換,而且迎來了發展的契機。
“現在村里有了代購點,真的是方便了村民,不光買東西不用跑遠路,而且還能賣東西,我聽說光我們鎮就開了11家網店,我們這里的苦蕎茶、小雜糧、粉條、洋芋都能在網上開店賣,還賣的挺好。等過完年,我也打算到網上賣些洋芋、小雜糧,學學到網上掙錢。”村民張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