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臨,各種電商年貨節的促銷廣告出現在地鐵、網站以及手機終端等。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采購年貨是每個中國人或全球華人的需求,往年采購年貨是去年貨集市或超市,但近年來網上采購年貨近成時尚,吸人眼球的是今年隨著各大電商首次大規模推出年貨
春節將臨,各種電商年貨節的促銷廣告出現在地鐵、網站以及手機終端等。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采購年貨是每個中國人或全球華人的需求,往年采購年貨是去年貨集市或超市,但近年來網上采購年貨近成時尚,吸人眼球的是今年隨著各大電商首次大規模推出“年貨節”,線上除食品、服裝等各類商品促銷措施不斷,人們春節年貨采購的范圍被放大甚至被不斷更新,狹義的“年貨”被電商豐富了。
“年貨節”大促銷搶商機
打造“雙11”光棍節的阿里再次造節,精心打造“阿里年貨節”品牌。據了解,阿里年貨節籌備時間有大半年,將**各地搜羅的特色土特產推上電商平臺,同時年貨專場主打商品需經農村淘寶小二、政府、供應商層層把關。
蘇寧易購今年年貨節推出“超級買手計劃”,并挑選1000名“超級買手”到各地年味*地道的地區采集年貨,把**年味的商品,用經濟實惠的方式呈獻給消費者。
京東今年面向農村市場首次亮相“鄉親APP”,借“年貨節”搶戰春節消費商機。據了解,京東春節大促則涵蓋了食品、生鮮、酒飲、母嬰、美妝、電腦、數碼、手機、電器等品類。
電商巨頭亞馬遜也在同一時間開啟了“全球共慶中國年”主題的年貨大集。據了解,本來生活、天天果園、下廚房這類生鮮電商,也以各種與年貨的名頭進行大促銷,分食春節民眾集中消費的大蛋糕。
業內人士分析,以往線下分散各處的春節消費需求,借著電商年貨節被激發放大,事實上電商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創造需求,電商優惠不斷,消費者紛紛下單。
據了解,阿里年貨節*初11個小時,陜西洛川縣源豐蘋果專業合作社賣掉了18萬斤蘋果,相當于當地蘋果電商一年的銷量,除此之外,貴州土特產、贛南臍橙、辣椒醬等傳統意義上的地方特色年貨,也在“過年更有味兒”的主題下賣得火熱。
移動銷售占七層
2月1日,阿里聯合**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表首份“中國年貨大數據報告”顯示,以進口食材、農村年貨或全品類主打的大規模促銷中,年貨節集中售賣的5天內,共銷售21億件商品,相當于**人民每人買走了1.5件。同時,由于移動端消費不斷普及,年前移動端銷售占比達70%,其中90后和80后消費者聯手貢獻了81%的訂單,成為電商年貨消費主力。據“中國年貨大數據報告”顯示,今年年貨清單中,傳統商品如服裝(36.3%)和食品(14.5%)的消費超過了一半,但比重在逐年下滑,一些新年貨如母嬰、娛樂服務則有所上升。同時,智能產品銷量今年年貨節大增,為所有數碼產品的5%,占比比去年大大增加。
“中國年貨大數據報告”顯示,在春節年貨消費方面,一、二、三線城市以及農村有著明顯的差別:流向一線城市的年貨中,休閑娛樂類商品占比較高,具體來說酒店、旅行、門票、演出等商品很受歡迎;流向二線城市的年貨中,食品的相對占比**;而三線城市的年貨,以服裝為*熱。
土貨出國門洋貨春節熱
據
石家莊網站建設了解,年貨節土貨洋貨皆熱銷。據“中國年貨大數據報告”,阿里年貨節貴州辣椒醬5小時賣出8萬瓶;大別山黑豬肉9小時賣掉2噸;蘇北土雞蛋2小時銷售3萬顆;洛川蘋果11小時售出18萬斤。土貨的概念不僅停留在食品上,區域特色手工藝品如福建的木偶、廣東的化太歲錦囊、陜西的皮影等也成為熱銷土貨。
不僅如此,土貨還走出了國門。*遠的一單山東年貨大禮包飛到了澳大利亞:一份由德州扒雞、流亭豬蹄、周村燒餅、景芝白酒等組成。
據了解,春節洋貨消費熱近年來漸興起。今年,京東、亞馬遜等電商也將進口商品放入了年貨的清單。“我們跟消費者溝通,了解到一線城市的消費者在春節期間對全球購的產品還是有很大需求。”亞馬遜有關負責人介紹,“希望能在春節期間買一些進口食品,甚至帶一些進口食品回老家去。所以包括食品、嬰兒用品,都會加入春節的采購。”據了解,亞馬遜剛剛增加了四百萬的海外購新品上線,以供中國春節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