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敗家娘們兒想買新衣的剁手心情是不是更迫切了?然而,回頭望一眼冷宮里那一大批成色還很新的衣服,不免又心生一絲罪惡感。 上篇談到,作為一枚資深敗家娘們兒,出于清理衣櫥里失寵舊衣的需求,開始走上了舊衣轉賣的不歸路:將閑置不穿的衣服分成兩
年關將至,敗家娘們兒想買新衣的剁手心情是不是更迫切了?然而,回頭望一眼冷宮里那一大批成色還很新的衣服,不免又心生一絲罪惡感。
上篇談到,作為一枚**敗家娘們兒,出于清理衣櫥里失寵舊衣的需求,開始走上了舊衣轉賣的“不歸路”:將閑置不穿的衣服分成兩類,一類是九成新以上的衣服,打算放到C2C交易平臺上轉賣;一類是余下的舊衣服,考慮轉給C2B平臺(包括C2B2C交易平臺及回收機構),由他們重新利用或捐贈。
根據此前看到的一份二手市場調研報告和外界新聞報道,我*終選擇了幾類平臺進行嘗試,過程中詳細記錄了各個平臺的使用體驗(包括值得點贊的和吐槽的),形成一份體驗報告。呈現在這里,一是給有同樣需求的敗家娘們兒一些參考,另外也希望能帶給這個領域的創業者們一點點啟發。
在上篇的體驗中,我曾發出一個疑問:如今的二手市場,賣家隨處可見,而買家卻尋覓不見蹤影。既然買家群體如此模糊不清,那么何不試試把問題交給平臺方?由他們來統一解決售賣或捐贈的問題。不過,因為圖省事,選擇這條途徑的前提是犧牲價格,且議價權很弱。
良衣匯
良衣匯為垂直類C2B2C二手交易平臺,對于回收衣服的品牌和質量都有較高的要求。用戶所售二手衣須是3年內購買的國際****,成色要接近全新,甚至全新帶吊牌,且購買價在500元以上。
看到這里,我的內心開始有一些拒絕。花費五百甚至上千元買來的衣服,再二手轉賣是不是有點可惜?那*終用戶會收回多少成本呢?看看良衣匯出售的商品,普遍1-4折,用戶選擇寄賣方式,平臺方還會在其中抽取10%-60%的傭金;選擇回收方式,雖會獲得一次性結款,但商家不做虧本的生意,出價也不會高。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寄出了一件款式特別不喜歡以后可能完全不穿的黑色大衣和幾件可回收處理的舊衣。郵費先由對方墊付,但**還得從銷售金額里扣。對方在收到衣服1天后給出了鑒定結果,表示大衣可以售賣并報了價(其他的則會處理給回收機構)。售價方面,雖然可以“講價”,但調整空間不大。原價1300左右,目前在售價格為239元。
如果衣服能賣出去,還要等上10天,10天內不被退貨,才能收到扣除傭金后的銷售額。按照200-499元檔收取30%傭金的要求,估算*終我能拿到大約167元,再扣除寄賣郵費20元,剩下不到150元,想想覺得有些心疼。如果90天內賣不出去,我可以選擇再花20元郵費收回衣服,或者再降價銷售。艾瑪,如果真賣不出去我寧愿收回。
就這家的整個體驗來說,平臺方介入的模式,為用戶省去了不少麻煩,比如清理、包裝、拍照上架等繁瑣過程,以及可能漫長的售賣過程。但售價方面不盡如人意,議價權較弱,且“鑒定一件衣服可以二次售賣的標準”以及“回收處理的衣服究竟去向何處”等細節都不明晰。
H&M們
知道H&M、Zara、優衣庫有“二手回收”是通過新聞報道,這類快時尚品牌大多在門店設有回收站,回收衣服后,顧客新購服裝可享受優惠。因為家附近有個H&M門店,遂去嘗試了一下。
H&M回收的舊衣不限品牌。回收以袋為單位,用他家的小型購物袋裝一袋衣服,換一張優惠券,大一點的購物袋可換兩張券。拿著這些優惠券,購買新衣時可享受8.5折,不過只針對正價商品。
快時尚品牌因為設有線下門店,且敗家娘們兒也經常光顧,處理舊衣還是比較方便的,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品牌去處理舊衣。同樣,因為有企業方介入,回收價總不會太高,八五折雖然看似尚可,但僅針對正價商品,有一定的局限性。
綜合以上兩類的體驗而言,垂直類的二手衣交易優勢在于,平臺方收衣也賣衣,賣家可以轉化為買家,買家在一段時間后也可以轉化為賣家,買方和賣方的轉化,利于形成用戶粘性。
9貝殼
9貝殼為綜合品類回收機構,回收物品以兌換積分(海豆)方式反饋,1公斤衣服價值10海豆,可在兌換中心換取商品。10海豆相當于1元,集齊299海豆能兌換30元話費。好吧,既然選擇將衣服送往回收站,就不要期望太高,可以處理一些非常舊的衣服。
再看看兌換中心的商品,包含話費、卡劵、廚房用具、圖書等多類。其實,選擇到回收中心處理衣服,就基本相當于捐贈了,不過這樣的捐贈不需要自己**、自己郵寄那么麻煩。可以連同處理自己家里的一些閑置的成色偏久的數碼產品或家具等。
如果認同這樣的售價,就在APP上預約好回收時間,到時會有人上門接收物品。據
石家莊網站建設了解,不過正當我打算嘗試,卻發現9貝殼目前開通的回收區域非常有限,只開通了杭州、北京、上海三座城市,其中上海只開通了寶山區、閘北區、虹口區的部分小區,本用戶居住地不在覆蓋范圍內,只好作罷。
再回收
再回收也是綜合品類回收機構,回收范圍包括舊衣服、塑料瓶、易拉罐、紙類、廢舊電子、舊家電等。回收價格為1公斤0.5元,可在APP上預約回收時間,工作人員上門收取物品。但和“9貝殼”一樣,回收區域有限,只開通了北京和上海兩座城市,其上海僅開通了康城和顓橋的小區。
為構成用戶粘性,再回收也開設了網上便利店,供用戶賣掉回收物品后直接消費。從品類上來看,比9貝殼的兌換中心略豐富,包括抽紙牙膏、糧油、零食等。
綜合“9貝殼”和“再回收”的體驗,此類純回收機構更適合處理家用廢棄物品,對于成色還很新的二手服裝而言,并不是**的處理途徑。
思考
到這里,敗家娘們兒的整個二手衣轉賣體驗就告一段落了。綜合C2C和C2B平臺的體驗來看,目前二手衣買家群體尚不明晰,對于忙碌的都市女性來說,有企業方作為中間商還是會省事一些。
只不過平臺方一旦介入過多,用戶就要犧牲價格,這也是平臺方需要把握的——平衡好售價和傭金比例。售價過低傭金偏高,會打擊賣家信心;售價偏高,買家不買賬;收取傭金過低,平臺自身又會無利可圖。另外,如果有回收業務,除了擴大回收地區,還將回收去向更透明化,這也是用戶比較感興趣的。
當然,隨著二手衣市場規模的不斷增長,以及買家群體的逐漸清晰,比如二三四線城市的潛在用戶增長,C2C平臺可能會在未來獲得更多青睞。不過要真正做到讓買家放心,可能還是需要平臺方在其中做些管控,比如設立質量認證小組、建立評價機制或者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