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到家服務有線上公司能做成,張磊認為京東是最有機會的。 CE:京東上市一年多來,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張磊:我覺得老劉更年輕了。我們投資5年多以來,中間有段時間感覺還是挺疲勞的,現在他越來越年輕,狀態越來越好。另外是管理團隊更齊整,跟騰訊的合作
如果到家服務有線上公司能做成,張磊認為京東是*有機會的。
CE:京東上市一年多來,**的變化是什么?
張磊:我覺得老劉更年輕了。我們投資5年多以來,中間有段時間感覺還是挺疲勞的,現在他越來越年輕,狀態越來越好。另外是管理團隊更齊整,跟騰訊的合作也漸入佳境。總體從公司層面來講,是按照既定目標在大踏步往前走。
CE:近兩年圍繞商城主營業務,京東在外圍也做了很多布局,比如金融、到家O2O等。這是京東未來新的收入增長點嗎?
張磊:不止更強調收入,而是基于對消費者長期打造更好的生活方式。但是這對執行力要求很高,需要公司慢慢自我提升。這是長期作戰,不是立即就能看到結果。比如到家這塊業務,核心就是要找到給用戶創造的價值點在哪里?京東非常有機會做成,因為從庫存到管理、配送,京東是有基因的。
CE:為什么當時你要極力促成京東與騰訊的合作?
張磊:比較早的時候,我看到了兩家公司的基因還是不太一樣。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夢想和野心,但是**越做大,就越知道什么能做好,什么做不好。作為投資者,高瓴擅長做長線的投資和研究。我們做了大量的研究,表面上兩家公司都可以做對方的事情,但公司再做大10倍、100倍的時候,你如果不具備這個基因,很多事情就變成你的掣肘了。
我跟騰訊的管理團隊在一次交流中就提到掣肘,這么多年來他們做的本質上是虛擬的商品,并不涉及庫存。當你面對一種庫存商品的時候,需要具備一系列生產和制造的能力。我投京東的原因就是因為它能夠建設一套這樣的能力。據
石家莊網站建設了解,但早期創業者并不清楚這套能力需要多少錢,當時京東找到高瓴的時候,我們很清楚要么投一輪大的,要么就一分錢也不投。所以2010年京東跟我們融的3億美元還是比較高的,當時IPO也就融這么多。
CE:這輪移動出行投資熱潮之前,還沒有人超過京東的單筆融資紀錄。
張磊:當年我們一筆投那么多錢給京東不是人傻錢多,我們的想法是,讓京東提前五年到十年把糧草備足,堅定不移地執行它的長期戰略。我的理論是長期深入研究,尋找偉大格局觀的堅定實踐者。
比如*早投京東,重倉騰訊,包括去哪兒與攜程的合并,投資滴滴以及滴滴快的合并,異曲同工,這背后都反映出企業家是偉大格局觀的實踐者。找到一個具備偉大格局觀的創業者,給一筆大錢,不要讓他們分心,讓格局觀能夠實現。
但大家知道,所謂的偉大的格局觀實踐者和瘋子,有的時候只是一步之遙。所以我們還是要做長期研究,哪些人與事跟偉大格局觀有關系,是真的在踐行偉大格局觀。
CE:京東和亞馬遜的電商模式是比較接近的,但是亞馬遜后來通過云服務等其它創新找到新的增長點,京東則在布局金融、到家等服務,因為所處的市場環境不同所以他們的發展路徑會越來越不一樣嗎?
張磊:我覺得京東在中國的機會應該比亞馬遜多。他們電商本質上是一樣的模式,但是在中國可能有超越的機會。亞馬遜在物流建設方面一直很遺憾,它把電商物流架接在一個包裹物流上面。而京東實際上是打造了一個自己整合化的物流體系,這也是為什么京東整個核心運營效率遠高于亞馬遜。
CE:你跟劉強東之間有過意見沖突嗎?
張磊:有的,但業務上的事情都會以他的意見為準。我會持續研究,有時候會表達不同意見,但*終一定要創業者自己做決定。我非常欣賞創業者能夠聽得進意見,聽完之后可能不會采納。相反我比較警惕的是創業者一意孤行,或者投資人說什么,他想都不想就去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