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金色的陽光灑滿陜北大地。陜西省宜川縣的許多鄉親,沒有了往年冬季的清閑,紛紛在用電子商務編織著自己的小康夢。 在縣扶貧辦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云巖鎮高樓村村民付凡平的家中。這位曾經的貧困戶,現已成為全村第一個創辦網店的人。走進暖
初冬時節,金色的陽光灑滿陜北大地。陜西省宜川縣的許多鄉親,沒有了往年冬季的清閑,紛紛在用電子商務編織著自己的小康夢。
在縣扶貧辦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云巖鎮高樓村村民付凡平的家中。這位曾經的貧困戶,現已成為全村**個創辦網店的人。走進暖意融融的屋內,付凡平坐在電腦前,通過網絡與遠方的客戶商量價格。門外的棚子里,數十個已經整理好的農產品包裹,正等待著郵局上門收件。
“以前農產品發愁銷路,積壓多了,價格賣不上去,辛苦一年也賺不了幾個錢。現在有了網店,**就能訂出去好多箱蘋果,還有小米等農產品,每天都忙得很。”付凡平告訴記者,她的網店生意蒸蒸日上,收入也比往年有了很大提高。
“能有這樣的變化,得益于在全縣啟動的**扶貧電商模式。”宜川縣扶貧工作辦公室主任范志誠介紹說,“習總書記今年年初主持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時指出,我們要實現**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我們宜川縣是**的革命老區,同時也是貧困縣,全縣有77個村的2萬余名群眾沒有脫貧。現在,我們正在抓住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時機,幫助鄉親們打通銷售渠道。”
扶貧幫困,人民子弟兵要走在前列。貧困戶何振國由于患有嚴重的關節炎,只能從事一些輕體力勞動,生活一度非常困難。在縣人武部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下,何振國參加了電子商務培訓,并且注冊開通了自己的淘寶店鋪。
“我的店鋪主要經營核桃、花椒以及布藝等當地特色產品。今年僅‘雙11’**,網店銷售額就達到2000多元。”談起自己的網店,何振國說。
據
石家莊網站建設了解,為了讓更多貧困戶享受到電商扶貧政策的實惠,宜川縣先后開展了4期電子商務培訓,學員達到177名,幫助開設網店150多家。通過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微媒營銷,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通過網店、微信等網絡平臺,將自己的勞動成果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效益。
為降低貧困戶開網店的風險,宜川縣還走出了政府搭臺、企業帶動、產業支撐、人才培養、技術保障的電商扶貧路子,將分散的電商統一納入到產業鏈中,從產品生產、包裝、銷售,再到運輸,全部都有保障,降低了風險,增加了農戶收入,確保了全縣電商扶貧工作的長遠有效。
在宜川縣扶貧工作辦公室,一組組數據讓人欣喜:全縣200余貧困戶因電商而實現創業就業;數千貧困人口直接或間接因電商而得到實惠;近20家企業、專業合作社因電子商務而帶動當地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