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已久的京東醫藥城重新開張,通過與天貓完全不同的方式跑馬圈地。北京商報記者昨日發現,域名為yao.jd.com的京東醫藥城悄然重啟,掛名上藥云健康旗艦店,首頁打出醒目的B2B全新上線字樣,并按地區分類,與醫藥B2B電商的網站式樣類似。然而,缺少對買家資
沉寂已久的京東醫藥城重新開張,通過與天貓完全不同的方式跑馬圈地。北京商報記者昨日發現,域名為“yao.jd.com”的京東醫藥城悄然重啟,掛名上藥云健康旗艦店,首頁打出醒目的“B2B全新上線”字樣,并按地區分類,與醫藥B2B電商的網站式樣類似。然而,缺少對買家資質的認定讓京東一腳踩上了政策紅線。
這是京東聯姻上藥后首次合作,據業內人士猜測,依靠上藥的支持,京東或將奪下**的醫藥電商市場份額。北京商報記者觀察到,京東商城旗下京東醫藥城的二級域名yao.jd.com被上藥云健康旗艦店占據。目前上線了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山東、湖南和江西七個地區,僅有浙江省上架了名為“吉非替尼片”的處方藥,商品介紹中標有“測試”字樣。在歷史記錄中,還上線了其他省市的“吉非替尼片”以及“利妥昔單抗注射液”,*早上架時間為10月19日。
石家莊網站建設觀察到,目前的京東醫藥城在銷售上與普通旗艦店無異,消費者可直接加入購物車購買藥品。目前網售處方藥仍未解禁,若不能區分個人或企業買家,則會觸碰政策紅線。京東相關負責人表示,此項業務與上藥合作,是否涉足B2C業務等問題暫不方便回應,但會合法合規經營。據了解,同為B2B平臺的藥品終端網對買家資質審核,認證通過后才可購貨。
盡管尚處測試階段,但從區域銷售模式、上架的特殊處方藥來看,新的京東醫藥城舍棄了B2C模式,轉型為醫藥B2B電商。京東在醫藥行業涉足較早,早在2011年就注冊了醫藥城域名,同年7月與九州通旗下的好藥師合作,但因拿不到《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證書》A證,只能通過O2O的方式與區域內藥店合作,京東僅作藥品展示。直到2014年12月23日才拿到A證,擁有了從事互聯網藥品第三方交易服務的資格。
2015年5月聯姻上海醫藥后,兩者達成處方藥電商銷售的**合作,并分享處方藥電商的數據與資源。業內猜測,京東仍將采取B2C模式,待政策放開后銷售處方藥,主打B2B模式卻是意料之外。但在業內看來,隨著醫藥C牌照(營運B2C業務的牌照)井噴,B2C已成為紅海。B2B高達90%的市場份額卻少有電商分羹。上藥擁有國企背景,在醫藥B2B企業排名前三,依靠上藥的支撐,京東深耕B2B也在情理之中。此前注資上藥云健康就是京東納的“投名狀”。
實際上,擁有A證的電商并不多,競爭對手天貓醫藥館專注于B2C,在B2B業務上未能形成競爭。日前,重掌壹藥網的于剛表示也將探索B2B市場,但尚未擁有上藥量級的合作伙伴。業內專家認為,京東在B2B電商市場尚未成型之時殺入,或將分得醫藥電商市場**的蛋糕。
石家莊網站建設觀察到,目前的京東醫藥城在銷售上與普通旗艦店無異,消費者可直接加入購物車購買藥品。目前網售處方藥仍未解禁,若不能區分個人或企業買家,則會觸碰政策紅線。京東表示,由于yao.jd.com的業務定位明確為B2B,因此在*初上線試運行時,就針對店鋪和商品進行了降權、沉底,避免在個人用戶瀏覽時露出,造成不必要的誤解。未經認證的用戶即使看到了藥品,也無法提交訂單,且會收到系統提示,聯系京東,進行認證。我們對藥品采買用戶的認證資料除了基本的三證外,還包括GSP證、藥品交易許可證、醫療機構許可證(針對醫院/診所)、質檢/藥檢報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