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跟誰學的成立燒起了家教O2O平臺熱潮,從此也開啟了家教O2O平臺于業內的長久爭論。與其他打著顛覆機構旗號的平臺不同的是,跟誰學走上了個人教師與機構平衡之路。跟誰學創始人陳向東坦言,跟誰學要做一個真正的第三方平臺,未來也只會做平臺。眼下
2014年6月,跟誰學的成立燒起了家教O2O平臺熱潮,從此也開啟了家教O2O平臺于業內的長久爭論。與其他打著“顛覆機構”旗號的平臺不同的是,跟誰學走上了個人教師與機構平衡之路。跟誰學創始人陳向東坦言,跟誰學要做一個真正的第三方平臺,未來也只會做平臺。眼下資本寒冬已至,跟誰學必須得更加精打細算的過日子。
低調的始作俑者
走進跟誰學的辦公地,便能看見浩浩蕩蕩百余人擠在一間大屋里作業,擁擠和凌亂間不乏創業的蓬勃氣息。再過不久跟誰學便要搬家,跟誰學的員工對此都是滿懷期待。繞場一周,陳向東的座位便在混亂邊緣的一角,并不特殊,也不引人注目。
以O2O找好老師學習服務電商平臺為定位的跟誰學如今已上線一年有余,由它引發的爭論卻從未停止。2015年3月30日,在跟誰學品牌與產品發布會活動中,陳向東宣布獲得由高榕資本領投的5000萬美元A輪融資,而產品估值達到2.5億美元。具備互聯網基因的家教O2O平臺成為了投資人矚目的焦點,家教O2O的燒錢大戰也成為一時***的話題。
然而熱鬧來得快去得也快,眼下家教O2O面臨的資本寒冬再度給予了人們新的話柄。但*開始引爆話題的跟誰學卻在家教O2O半年間此起彼伏的新聞中選擇了沉默,6月16日舉辦的**屆“學習狂歡節”成為了這期間跟誰學不多的高調亮相。陳向東對此解釋道,跟誰學一直在修煉“內功”。
“我們在做用戶調查時也發現,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跟誰學,或者是知道了也不明白它究竟是做什么的。”陳向東坦言道,“品牌的形成確實需要時間,我們希望能將跟誰學做得更好一點,然后再進行推廣。”據透露,目前跟誰學平臺上近90%的用戶都活躍在移動端,截至9月底,進駐的老師超過30萬。
將平臺堅持到底
今年年中,陸續有多家傳統培訓機構發表聲明抵制家教O2O。盡管傳統機構如臨大敵,目前仍在跑馬圈地階段的家教O2O仍然尚未構成實質性的威脅,今年暑期新東方優能一對一的業績表現也從旁證明了這一點。但來勢洶洶的家教O2O仍然是傳統機構難以忽視的挑戰。
但與其他打著“顛覆機構”旗號的平臺不同的是,跟誰學走上了個人教師與機構的平衡之路。據
石家莊網站建設了解,目前共有近3萬家機構進駐跟誰學。“我們的愿景是幫助這些中小型培訓機構進行移動互聯網的升級改造,做“互聯網+”的升級和內部重構。”陳向東表示,“之所以那么多機構選擇跟誰學,也是期待未來不被落下。”
因此,陳向東決心要將跟誰學的平臺模式堅持到底。“目前很多平臺其實不是真正的O2O,實質上仍然是機構模式,不是平臺模式。”陳向東表示,“真正想做平臺的可能只有跟誰學一家,跟誰學要做一個真正的第三方平臺,未來我們也只會做平臺,讓海量的老師與海量的學生對接。”
然而在家教O2O的發展道路上,跟誰學也仍然是一名探索者。目前跟誰學的覆蓋率遠未達到O2O平臺應有的水平。“目前跟誰學只在50多個城市里有運營團隊,因此在中小城市方面仍然需要大力開拓。”陳向東坦言道,“我們沒有前人的樣本,所以發展過程中掉坑是無法避免的。”
花錢效率定生死
曾有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類似項目的發展過程其實非常簡單,先是補貼砸錢,類似機構層出不窮,*終等一兩年后剩下來的兩三家合并。日前美團與大眾點評的聯姻又一次證明了這條規律。而今在家教O2O面前,資本熱度已退,生存競爭變成了更加緊迫的問題。
對于家教O2O平臺而言,錢同樣是決定生死的關鍵,相比于其他頻頻融資的機構,跟誰學在資本這一方面卻顯得低調了不少。在宣布了A輪融資后,遲遲不見跟誰學新的融資消息。目前家教O2O平臺仍然以燒錢來維系生存,跟誰學走上了一條精打細算的路。
“我不知道未來還需要燒多久的錢。”陳向東表示,“通過燒錢補貼用戶來吸引更大量的用戶,這在邏輯上是通的。”但在他看來,家教O2O生存的關鍵取決于花錢的效率。“誰的花錢效率更高,誰能拿同樣的錢去獲取更多用戶,這才是*重要的。”
沒有用戶補貼,也沒有大規模的推廣,跟誰學目前仍然停留在閉關修煉的狀態默默燒著錢。陳向東表示,他一直在等待一個時機。“做教育不能著急,跟誰學現在仍以修煉內功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