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阿里巴巴面臨股價大跌、機構投資者拋售、銷售假冒引發官司等諸多不利消息時,旗下金融集團螞蟻金服拋出了互聯網推進器計劃啟動的利好,喊了數年的大平臺戰略如今初見成效。在電商行業面臨發展瓶頸之時,阿里巴巴更加倚重于金融版圖的無限想象及發展空間
正當阿里巴巴面臨股價大跌、機構投資者拋售、銷售假冒引發官司等諸多不利消息時,旗下金融集團螞蟻金服拋出了“互聯網推進器”計劃啟動的利好,喊了數年的大平臺戰略如今初見成效。在電商行業面臨發展瓶頸之時,阿里巴巴更加倚重于金融版圖的無限想象及發展空間。
市值一度被騰訊超過
無論是此前與四大行因快捷支付限額而掀起一場輿論風波的支付寶,還是成功席卷理財市場的余額寶,螞蟻金服一直被視為金融行業的顛覆者。而眼下,螞蟻金服顯然正在急于擺脫這個定位。昨日,螞蟻金服啟動“互聯網推進器”計劃,計劃將在五年內助力超過1000家金融機構向新金融轉型升級。按照螞蟻金服的設想,未來將從技術端、市場端和數據端三方面全面對外開放。螞蟻金服可以與合作伙伴共享平臺、數據和技術資源,金融版淘寶呼之欲出。
值得關注的是,在螞蟻金服宣布此次戰略不久之前,阿里巴巴剛剛遭遇股價大跌的重挫,其市值一度被騰訊超過。
去年9月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風頭一時無兩,更令馬云一度登上亞洲首富之位。但隨著國內經濟放緩,阿里的股價一落千丈,股價**時僅報58美元,較去年11月盤中120美元腰斬。從股價明星到如今暴跌,作為全員持股的公司,阿里巴巴承擔了更大的壓力。索羅斯、老虎環球基金、ThirdPoint等相繼拋售阿里股票,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阿里的隱憂。
螞蟻金服“娘家”阿里巴巴或許正需要一個有利的刺激。在易觀國際分析師馬韜看來,經歷多年發展之后,電商業務的增長將面臨壓力,螞蟻金服未來將成為阿里巴巴業績的推動者。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早在阿里巴巴上市前,其與螞蟻金服的利潤共享就曾有過約定,一種方式是,阿里集團每年將獲得37.5%的小微金服稅前利潤。一旦螞蟻金服上市,阿里集團可以選擇“利潤分享”終止,從而一次性獲得IPO時小微金服總價值的37.5%。另一種方式,在小微金服提出申請并獲得相關監管機構書面批準的情況下,小微金服將增發33%的新股,以交換阿里集團“利潤分享”和現金補償的權益。
螞蟻金服的野心
螞蟻金服的平臺化、大生態戰略早已喊了多年。對于昨日的戰略發布,螞蟻金服相關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從來都不是對立面,此次的戰略發布其實是將螞蟻金服和金融機構的關系進行了明確,未來螞蟻金服可以參股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也可以參股螞蟻金服,跟金融機構的合作將從原來的平臺化升級為更深層次的合作。
不過,就在螞蟻金服致力于搭建大平臺時,其在金融行業跑馬圈地似的攬牌照行為卻一點沒落下。在推出支付寶、支付寶錢包、余額寶、招財寶、螞蟻小貸、網商銀行、芝麻信用等品牌后,螞蟻金服的觸角已經涵蓋支付、基金、理財、小貸、銀行、征信等領域。
昨日,螞蟻金服又與國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螞蟻金服擬增資入股臺灣國泰金控在內地的全資財產險子公司國泰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泰產險”)。交易完成后,螞蟻金服將成為國泰產險的控股股東,臺灣國泰金控將作為戰略股東。
而在平臺化戰略上,螞蟻金服憑借著支付寶平臺、招財寶平臺及螞蟻聚寶等一系列平臺,已經成功將基金、保險、銀行、交易所等機構吸納成為了自己的小伙伴。
一位研究人士表示,“螞蟻金服的*終目的不是建立金融機構,而是讓資金流與物流、數據流構成‘阿里帝國’的高速公路網絡,建立一個服務于各類交易的金融生態系統,倒逼傳統金融機構服務于這個系統并成為其中的一部分”。這顯然遠比拿到多少金融牌照、甚至成為金控集團更具野心。
螞蟻金服或臨監管挑戰
隨著螞蟻金服業務條線的不斷擴張,馬云在金融領域再造一個阿里巴巴的戰略意圖不斷升溫。
據
石家莊網站建設了解,螞蟻金服已經吸收了社保基金和中國郵政等投資,成為“國民企業”的征途已經展開。北京商報記者此前獲悉,螞蟻金服將上市時間點鎖定在2017年。一些投資界人士認為,螞蟻金服上市后有可能接近阿里集團的估值。
不過,對于螞蟻金服這個順風順水的互聯網金融帝國來說,未來*有可能面臨的挑戰就是監管。此前,央行發布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包括螞蟻金服在內的互聯網金融集團造成巨大影響。
在馬韜看來,無論是消費還是投資,支付是避不開的環節。對于螞蟻金服來說,監管政策的影響將是一個不確定性因素,此前央行發布的第三方支付新規已經明確了支付機構的定位,對開戶的驗證也進行了嚴格規定,而支付是所有金融活動的基礎,這可能會對螞蟻金服產生一定影響。
一位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曾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以螞蟻金服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集團,已經越過了支付的本質,第三方支付機構本來定義是個搬運工,但如今所有客戶和應用場景都抓在互聯網公司手上,支付寶賬戶成為客戶*核心、**頻使用的賬戶,而所有銀行賬戶則成為這些第三方支付的清算后臺,接觸不到核心客戶而被管道化。除了銀行化,其銀聯化特征非常明顯,為了實現快捷支付,支付寶實行的“多銀行開戶”方式突破了央行主導下的“支付結算-清算”支付體系,對央行統計基礎貨幣量、反洗錢等政策帶來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