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下午,深晚收到美團用戶小周的維權投訴,14日美團(深圳)單方面取消40余萬筆榴蓮蛋糕促銷訂單,且已經統計了1萬多筆被侵權訂單。 8月14日凌晨1時許,小周在美團(深圳)的甜美烘焙西餅屋以1元促銷價買了原價288元的榴蓮心切。14日中午12點左右,我收到美
8月19日下午,深晚收到美團用戶小周的維權投訴,14日美團(深圳)單方面取消40余萬筆榴蓮蛋糕促銷訂單,且已經統計了1萬多筆“被侵權”訂單。
8月14日凌晨1時許,小周在美團(深圳)的“甜美烘焙西餅屋”以1元促銷價買了原價288元的榴蓮心切。“14日中午12點左右,我收到美團自動取消訂單和退款的通知。”小周對深圳晚報記者回憶道。
“因商家無法按照頁面承諾提供服務,為保障美團會員利益,決定取消本次合作。”部分消費者收到了美團方面這樣內容的短信,小周認為,這恰恰說明,“美團自己也承認是單方面取消了訂單。”
“商家上線促銷活動時未設置訂單限量,導致訂單數超出接待能力。商家通知美團網取消訂單,以防耽誤消費者,美團即時取消了訂單。”美團方面對深圳晚報記者這樣解釋為何取消了訂單。
美團方面在回應中強調,雖然此事是商家操作失誤所致,但美團網本著“消費者**”的價值觀,對每位購買用戶補償了十元美團券。
據了解,此類糾紛并不是孤立。
今年3月京東網站推出了“一元游”活動,吸引了上萬人次購買,然而事后網站自行將訂購信息轉為退單狀態,并稱該頁面是后臺測試頁,非正式銷售商品。此舉讓不少消費者感到被消遣一番,憤而將網站告上法庭。
隨著團購O2O的飛速發展,此類糾紛頻繁發生著。那么,訂單限量失誤到底該誰來承擔責任,商家還是平臺?
根據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八條規定,采用網絡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等信息。該文章由
石家莊網站建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