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是當下電子商務領域最熱門的創業方向,如同京東和淘寶的區別,跨境電商也是多種模式爭鋒,有的自營直采,有的引入第三方買家,孰優孰劣、誰能勝出?即日起,本周刊將陸續推出跨境電商CEO采訪文章,對火熱的跨境電商進行自剖式冷思考。 無論哪種電商
跨境電商是當下電子商務領域*熱門的創業方向,如同京東和淘寶的區別,跨境電商也是多種模式爭鋒,有的自營直采,有的引入第三方買家,孰優孰劣、誰能勝出?即日起,本周刊將陸續推出跨境電商CEO采訪文章,對火熱的跨境電商進行自剖式冷思考。
無論哪種電商,是否拿到授權、拿到多少授權通常被認做判斷商品真偽的依據,但在洋碼頭CEO曾碧波看來,品牌授權與跨境電商貨品保真既不是充分也不是必要條件,**保障在于平臺對于商家的準入門檻和風險控制機制。
業界質疑:
商家未獲品牌授權
背靠國際速遞貝海國際的洋碼頭在跨境電商行業算是前輩級,早在曾碧波2009年創辦貝海國際時洋碼頭的推出就在計劃之列,甚至可以說貝海國際是為后者而生。
兩年后,洋碼頭以M2C(商家對個人消費者)模式上線,2013年疊加C2C模式的掃貨神器,可以簡單理解洋碼頭是做跨境生意的天貓+淘寶平臺。前有平臺模式打底,后有自家物流做支撐,去年洋碼頭斬獲6億元銷售額。
“洋碼頭的模式對品類擴張十分利好,可以快速拉升平臺銷售量級,但是問題在于商家的經營是否獲得品牌授權”,易觀國際分析師王小星坦言。而北京商報記者登錄洋碼頭發現,該平臺商家的商品描述中均未提及品牌授權 。
破解之道:
商家監管更關鍵
對于商家未獲授權這一點,曾碧波并未否認。但他同時強調,電商的核心能力是改善流通,如果授權制約了價格和發展,從業者就要敢于打破授權。而一般授權會使商家的定價受限,對用戶的利益和產業流通效率都無利好。
其實,“靠授權打擊售假已經過時,那是15年前的做法,更重要的是,拿到授權也不能保證你的商品是真的,商家的進貨通道和物流環節都有可能被調包,更何況上游所謂的授權是商家可以去捏造的”,曾碧波直截了當地說。在他看來,打擊售假沒有一招通吃,*有效的做法是從商家準入門檻、物流、退換貨和用戶投訴機制方面來規范,這也是洋碼頭現行的做法。
據洋碼頭方面介紹,其買手都是長期居住海外的華人,在入駐之前洋碼頭會對買手的合法身份、居住地址、個人信用等信息進行認證。此外,不管買手是否承諾可以退貨,也不管其是否購買了運輸保險,到貨物品的損壞、丟失、缺貨、錯發,以及買手未盡到信息充分披露原則的情況都由買手承擔責任,用戶可以要求退款退貨。
此外,“風險控制也是洋碼頭防假的重要一環”,曾碧波進一步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我們發現售假是有特征的,從商品的銷售單價、物流模式、商家海外采購渠道等都可以看出來,對此,洋碼頭有一套復雜的機制做監控。”
“可以說,只要是在洋碼頭上從貝海國際走的訂單,就不可能有假貨”,曾碧波對此很有信心。
自述短板:
移動端發展乏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洋碼頭也有自身的煩惱。“移動端發展太慢”,這是曾碧波認為洋碼頭當前需要完善的。據他介紹,目前洋碼頭有兩個App,C2C模式的掃貨神器在移動端發展較快,而M2C模式的商城則不盡如人意,未來這兩個業務可能會合二為一。
而談到被業界普遍視為競爭壁壘的物流業務貝海國際,曾碧波則淡然得多,“只能說物流是洋碼頭的相對優勢,目前來自美國的訂單有70%-80%會選擇貝海國際,歐洲走貝海國際的訂單量占20%-30%,平均下來有一半訂單的物流通過貝海國際”。“電商不存在什么殺手锏,而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團隊的應對力和同行不具備的柔性供應鏈。”曾碧波如是說。該文章由
石家莊網站建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