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深諳其道,因此每一次投資并購的商業行為就像是開啟了一場戰役,回顧阿里的發展歷程,相關事件不勝枚舉,透過現象看本質,細看阿里究竟意在何為。 以用戶思維建立價值核心。如今的阿里集團已經形成淘寶、天貓、聚劃算、阿里國際業務等組成的七大事業群。
馬云深諳其道,因此每一次投資并購的商業行為就像是開啟了一場戰役,回顧阿里的發展歷程,相關事件不勝枚舉,透過現象看本質,細看阿里究竟意在何為。
以用戶思維建立價值核心。如今的阿里集團已經形成淘寶、天貓、聚劃算、阿里國際業務等組成的七大事業群。形式上多樣了,但阿里的價值核心依舊未變。堅持“客戶**”是阿里多年奉行的六大核心價值觀之一,也是阿里投資并購,不斷加強主營業務,完善生態圈,為客戶帶來更多價值體驗的初衷。
吸納式并購,建立企業核心競爭力。主營業務是公司發展的根本,是決定公司在行業中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阿里主要采取全資收購或股權投資實際控制的方式將行業中與阿里核心業務有關聯的優勢企業納入麾下,其中包括一拍網、口碑網、Phpwind、中國萬網、上海寶尊等一批優質互聯網企業。其目的在于,一方面,將具有競爭威脅的企業徹底吸收,例如收購當時占有7.29%C2C市場份額的一拍網全部股份,之后停止其所有業務。另一方面,整合優勢資源,例如,戰略投資上海寶尊公司,利用其**的服務能力,幫助知名品牌在淘寶網運營旗艦店,并為這些企業提供一整套的電子商務服務。
前瞻式投資,完善開放式生態系統。把2011年當做一個分界線,那么從2005年到2010年,阿里的投資則一直致力于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然而從2011年開始,阿里的一系列行動則更偏向于打造以電商為中心,多內容、多模式的生態系統,其主要目的在于突破端口瓶頸,實現信息流通,為之后的戰略布局奠定基礎。以行業布局為出發點,阿里*初關注的是新浪微博、陌陌、UC這類的社交平臺,通過投資入股的方式將阿里電商信息嫁接到被投資方以增大移動、社交終端的流量。之后借助O2O模式的快速發展,投資于快的打車、高德地圖等企業,以加強實體企業與互聯網經濟的有效結合。而布局物流行業,主要基于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為跨境電商物流的發展奠定基礎。而控股天弘基金與恒生電子、成立螞蟻金服集團也暗示著阿里涉足金融的決心。
打開融資渠道。據不完全統計,阿里在2013-2014年兩年的投資并購中,共花費近80億美元。如果說之前提及的投資并購案件是阿里為鞏固已有優勢,和進一步完善電商生態系統而做出的努力。那么,2014年赴美IPO上市之前,對文化中國、華數傳媒、21世紀傳媒等文化企業及11main、Lyft等海外企業高達百億元的投資行為則更像是阿里巴巴為上市、擴大企業影響力、提升市場估值的一種表現。投資本意即是為了融資。
擴大再投資。如果把阿里的國內投資并購看做是一個正面開始,其背后則是指向海外融資再投資的一個循環過程。而阿里所做之一切,其實正是應了2008年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說的,阿里巴巴集團下個十年的總體目標有兩個:一是要打造全世界**的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二是要做全球**雇主。該文章由
石家莊網站建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