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不記得這是第幾次收到銀行發來的信息,要我去把信用卡換成IC卡。印象中,這家銀行用過很多方法來引導我,包括宣傳IC卡的安全性,還有換卡送米送油之類。可直到現在,我還沒下定決心去銀行換卡。為什么?因為懶。 懶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它看上去阻礙了社會
已經不記得這是第幾次收到銀行發來的信息,要我去把信用卡換成IC卡。印象中,這家銀行用過很多方法來引導我,包括宣傳IC卡的安全性,還有換卡送米送油之類。可直到現在,我還沒下定決心去銀行換卡。為什么?因為懶。
“懶”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它看上去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卻又有著積極的一面———各行各業的服務升級,一般都是以更安全、更便捷為導向,目的就是滿足人們對“懶”的需求。
手機支付的誕生,也是“為懶而生”的典型。懶得帶現金、懶得刷卡簽名,甚至懶得帶一張專門用來付錢的卡……這理論上給了手機支付茁壯成長的空間。可這些年來,這項業務在全球范圍內一直沒什么太大的突破,直到蘋果推出了自己的移動支付系統Apple Pay。
來自美國統計機構的數據顯示,在蘋果Apple Pay正式推出的3天內,美國本土激活使用Apple Pay的信用卡數量已超過100萬張。作為基于N FC技術的短距離支付應用,這個數字幾乎超過了“谷歌錢包”及其他美國N FC支付應用用戶數的總和。
雖然在龐大的信用卡用戶基數下,100萬微不足道,但這樣的速度著實驚人。究其原因,蘋果就是在為懶人的需求服務的,在手機支付“安全”和“便捷”這兩個環節上,做到了目前行業內的**———你不必去過于擔心安全問題,支付過程也非常快。再加上巨大的硬件號召力,市場看上去一撬就開。
然而,就在業界感慨于蘋果又一次的“**”表現時,新情況出現了。有消息稱,沃爾瑪、Kmart、7-11和百思買等重量級零售商計劃抵制Apple Pay進入自己的賣場,原因是這些零售商已結成聯盟,也有類似Apple Pay的產品,名字叫C urrentC。
沃爾瑪們完全有理由這樣做。在美國的信用卡支付流程中,它們要向銀行繳納約消費額2%的手續費。過去依靠一家企業的體量,對銀行或許“敢怒不敢言”。可如今這些零售巨頭們的店面加在一起,在美國已有著相當的號召力,好像也是向銀行說“不”的時候了。
于是,美國手機支付市場將出現了對壘的雙方——— 銀行+蘋果PK沃爾瑪們。
這未必是一場勢均力敵的競爭,其實兩個陣營也可以各做各的,互不干擾。因為各有各的資源,所以在短時內,ApplePay和C urrentC都會有自己的空間。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必然會有這樣的結果:其中一方茁壯成長,嚴重影響了另一方。比如所有的美國居民在去沃爾瑪們消費時,再也不刷信用卡了;又或者Apple pay大規模普及,沃爾瑪們將其拒之門外,于是銷售額大跌。
這只是基于商業模式的大方向判斷,曬了曬雙方手里的“籌碼”。回到本文的起點,解決懶人的需求,才是戰術對決。簡單來說,如果C urrentC的產品體驗能比A pple Pay更棒、更安全、更便捷,沃爾瑪們“翻身做主”絕非天方夜譚。
不過,從兩款產品的現狀看,沃爾瑪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支付方式上,A pple Pay基于NFC,采用非接觸式短距支付。C urrentC要打開手機攝像頭,通過掃描二維碼支付;更重要的安全環節中,ApplePay通過指紋識別技術T ouchID確保加密,C urrentC所用的二維碼則有著先天性的支付安全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C urrentC尚未正式推出,真正的服務要到明年才上線。但沃爾瑪們還是得和時間賽跑,因為新iPhone的銷量正急速增長。或許這些iPhone用戶未來無法在沃爾瑪使用ApplePay,卻又不得不光顧這些零售大連鎖。但渴望便捷支付的“懶”需求未能完全獲得釋放,難免心里犯嘀咕。傷害用戶體驗,總是隱患。
至于蘋果ApplePay,那也不是穩操勝券的。人總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沃爾瑪們的移動互聯網產品也是會進步的,萬一C urrentC的用戶體驗能超越Apple Pay呢?該文章由
石家莊網站建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