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微金融,并不是我們想做金融,不是想賺錢,而是想做信用體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的這番說辭當年看來頗為夸大,卻也漸漸走向現實。北京商報記者昨日獲悉,阿里巴巴小微金服正通過芝麻信用平臺以及多款內測中的信用支付產品構建信用金融體系。業內稱
“做小微金融,并不是我們想做金融,不是想賺錢,而是想做信用體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的這番說辭當年看來頗為夸大,卻也漸漸走向現實。北京商報記者昨日獲悉,阿里巴巴小微金服正通過“芝麻信用”平臺以及多款內測中的“信用支付”產品構建“信用金融”體系。業內稱,現在互聯網金融影響到普通消費者,重構涵蓋個人信用和企業信用的生態系統有著重要意義,互聯網企業在這方面優勢巨大。
不只是征信業務
支付有支付寶、理財有余額寶、小貸有倆公司、保險有眾安、加上類似眾籌的娛樂寶和P2P的招財寶,正大舉籌建網商銀行的阿里金融版圖看起來萬事俱備,直到“芝麻信用”官網放出,以及其中一個合作伙伴P2P利融網的高調宣傳。
據
石家莊網站建設了解,“芝麻信用”是使用3億多實名個人、3700多萬戶中小微企業數據,整合網上銀行、電商、社交、招聘、婚介、公積金社保、交通運輸、搜索引擎,*終聚合形成個人身份認證、工作及教育背景認證、軟信息等維度的信息。這多少類似于業界對個人征信業務的描述。
征信市場尤其是個人征信市場是金融從業者口中的香餑餑,按照宏源證券分析師的預測,中國個人征信市場空間為1030億元,而目前個人征信和企業征信的總規模才20億元。
但被小微金服否認,“‘芝麻信用’目前仍是一個實驗性的平臺,具體產品形態未定,更恰當的描述是基于大數據的互聯網信用平臺”。該人士舉例指出:“征信只是瞄準信貸業務,而‘芝麻信用’對接婚戀網站可以查證相親用戶靠不靠譜,對接餐飲企業可以查證訂餐用戶會否經常‘放鴿子’,非單純財務信用體系。”
信用產品躍躍欲試
“芝麻信用”除了官網之外別無訊息,倒是幾款信用支付類產品的緋聞再度甚囂塵上。有知情人士稱,支付寶錢包即將上線一款“2000元透支額度”的信用支付產品,但適用人群和時間、空間范圍均未曝光。而早在7月,一次產品測試失誤使得一款名為“信任寶”的信用支付產品在支付寶錢包中短暫上線。
支付寶公關部相關人士昨日對上述產品信息“不予置評”,但確認支付寶內部一直在測試多款信用支付類產品,“但目前的用戶體驗不甚理想,未來到底以何面目示人難以預測”。
支付寶與信用支付的淵源已久,胡曉明等小微金服高管去年就透露了信用支付業務方向,但一直未能落地。今年3月,支付寶曾與中信銀行合作“虛擬信用卡”,但該業務仍偏重銀行主導,支付寶只作為發卡依托和渠道。而且,這一嘗試亦被央行叫停。“小微金服目前此類產品的重點是‘天貓分期’。”小微金服的這一業務與“京東白條”相似,更偏重賒購信用服務。
馬云的信用生態論
值得注意的是,“讓信用等于財富”是“芝麻信用”的官方口號,這與馬云當年“未來信用就等于財富,我們的興趣在這里”的宏愿如出一轍。“中國現在不缺金融機構,但是缺少信用體系”,馬云如是說。
前述小微金服人士也強調,“‘芝麻信用’是一個底層的系統,而所謂信用支付、虛擬信用卡等是面向個人消費者的具體產品”。此前曾有分析人士認為,馬云的金融版圖將涵蓋三層體系:小貸業務為主的供應鏈金融;余額寶、招財寶代表了投資理財金融以及**實現的征信、信用支付代表的信用消費金融。
張毅也認為,以前信用體系的主要作用是將企業引到互聯網,使企業有在互聯網做生意的保障,追求的是企業信用。而現在互聯網金融影響到普通消費者,過去的企業信用體系不能滿足個人(或者小商家)的需求,而這部分人群有著高漲的消費、投資和信貸熱情。因此,重構一個涵蓋個人信用和企業信用的生態系統有著重要意義,互聯網企業在這方面優勢巨大。
在艾媒咨詢集團董事長張毅看來,信用支付是大勢所趨,“一定會有更多的互聯網企業參與投入到信用支付業務中,尤其是電商及大型互聯網網站”。張毅說,“互聯網行業在未來80%的利潤將會來自于互聯網金融,這也是互聯網企業紛紛加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