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觀上看,阿里和京東好像都是電商,都在做零售,其實這兩家公司根本就是不同的公司,好像把蘋果和橘子拿來比一樣,京東是零售商,是靠賣貨的差價來賺錢,阿里是中介商,在做商家服務,幫賣貨的人賺錢,是平臺模式。一個是賣貨的,一個是做商家服務,兩者
從外觀上看,阿里和京東好像都是電商,都在做零售,其實這兩家公司根本就是不同的公司,好像把蘋果和橘子拿來比一樣,京東是零售商,是靠賣貨的差價來賺錢,阿里是中介商,在做商家服務,幫賣貨的人賺錢,是平臺模式。一個是賣貨的,一個是做商家服務,兩者是不同的商業模式。
赴美上市將阿里巴巴再次推向了聚光燈下,它的商業模式也受到了關注。有些人包括有些投資者習慣拿阿里巴巴與今年5月在美國上市的京東相比。其實,兩者是不同的模式,這兩家公司到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京東是垂直價值鏈整合的模式,就像劉強東所說的,十節甘蔗每節都不可能賺太多的錢,因此要多做幾節,這樣會賺得比較多。這種模式是“競爭戰略之父”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帶來的概念,所有商業活動都可以看成是垂直價值鏈,有上游和下游。這種模型告訴我們,要永遠保持著對上下游的談判力量。所以京東為了保持它在上下游的談判力量,低買高賣,把價差弄得比較高,當然這也是零售商的本質。京東在垂直價值鏈上是佼佼者,垂直價值鏈整合**的好處是可以保障品質,但缺點是風險很高,而且運營成本也非常高。
我們來看看淘寶是怎么做的。形象地講,淘寶也是做中間商,但淘寶把自己往下沉,上游和下游直接對接。淘寶的輕資產模式有沒有減少淘寶平臺上商家獲得的量?沒有,為什么?淘寶上面所有的商品都是商家研發,而不是淘寶,如果賣不出去,是商家的責任,淘寶要確保商家能賺到錢,買家能買到他要買的東西。淘寶商家可以直接知道消費者要什么,直接的客服,直接做品牌,對消費者的反應這么靈敏,是因為信息相通。
這就是平臺模式,它指的是做平臺的發現了消費者的痛點,只是來滿足這個痛點。平臺對消費者的價值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把消費者黏在上面,不僅幫商家賣貨,還可以有資訊、融資,還可以做廣告。
整體而言,從外觀上看,阿里和京東好像都是電商,都在做零售,其實這兩家公司根本就是不同的公司,好像把蘋果和橘子拿來比一樣,京東是零售商,是靠賣貨的差價來賺錢,阿里是中介商,在做商家服務,幫賣貨的人賺錢,是平臺模式。一個是賣貨的,一個是做商家服務,兩者是不同的商業模式。
據
石家莊網站建設了解,平臺商業模式隱含著兩個和我們以前習慣的不一樣的模式。**個是雙邊模式,了解了使用者有什么痛點后,不一定要自己建很多重資產來解決,而要先找資源方,看清楚自己*核心的是什么,跟需求方中間有個很好的撮合、交易、溝通、交流等。第二個是網絡外部性,指的是當越多的人使用這個產品的時候,大家的效率都提高了,大家使用的時候共創共享產生了效用。
平臺商業模式在全球已經有十年的歷史,已經被證明能夠為企業帶來增長點。可以看到,全球100家公司里,已經有60家公司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平臺商業模式。十年前谷歌、Facebook、Groupon、e-Ebay,他們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性的企業,平臺的模式也已經在影響著各行各業。